小鳥愛上了僧人。
他誦經,它就停在門外屋簷,靜靜看著他撥動佛珠,敲打木魚,嘴角呢喃;他挑水洗衣,它就佇立不遠枝頭,及時為他銜來窗台上皂角;他夜裏編纂經書,它就停在窗柩上,看著燭火將他俊朗的麵容映成昏黃。
時間一晃而過,老主持圓寂,他作為親傳弟子卷入方丈繼承風波,因他容顏清雋,就算是和尚,也常引得周邊女子頻頻上山祈願。
表麵祈願,實為看他。
這其中包括當時君王愛女,大長公主。
長公主性子火辣,愛憎分明,對他勢在必得,以前是因為有方丈護他,才得一些安靜,方丈圓寂後,長公主和他師伯串通,以六根不淨之名將他逐出寺院。
他居於世俗喧囂,心卻絲毫未動,小鳥一直陪著他,白日陪他打坐,夜裏陪他撰寫經書。
鬧市也好,清幽也罷,修禪並不在於地方,隻要心中清淨,澄澈如一波碧綠泉水,佛自心中來。
長公主多次相邀,請他為駙馬,直言不嫌棄他僧人身份。可他不願,他心中有佛,一心追求佛道,也知自己是為佛道而生,便委婉拒絕長公主抬愛。
長公主每次來,都敗興而歸。
他的草廬破敗,僅僅隻能避雨遮風。通國上下想討好長公主的人不計其數,主意便打到他身上,送長公主看上的男子與送達官顯貴舞女伶人一樣,求個長公主青眼,以後辦事方便。
長公主是君王長女,頗受寵愛,討好了她,便是討好了君王。
第一次有人將手伸到草廬時,他外出采藥,逃過一劫,那人氣急敗壞,燒了草廬,大火衝天,小鳥遠遠看見火光,先他一步衝回來,為了救出他剛編纂好的那卷經書,羽毛被燒了大片。
他為它包紮敷藥,竟然忘記那卷經書。
以前得他傳揚佛法的信徒在漆黑夜裏助他重新蓋起一間草廬,第二日,那名助他蓋草廬的少年被當眾大火燒死。
他自知一切因自己而起,十分愧疚,主動入公主府。長公主待他如珠如寶,他模樣清雋,神情淡漠高潔,長公主出於寵愛,一直不敢褻瀆。
長公主專門為他建了一座清幽小院,在竹林深處,遍種樹木,微風拂過,青碧搖晃。
他身邊一直帶著那隻禿了毛的鳥。那次大火燒掉的毛再沒長出來,它由一隻好看的鳥變成光禿的醜陋鳥,周邊的同族都不願與它玩耍,它便日日待在僧人身邊,檀香冉冉,佛經絮絮,時光轉眼而過。
長公主等了僧人兩年,宮中最小的公主都已定親,她卻還未許人,女子最美的時光都用來等一個人,越等心中不安越來越大,越等心裏越空洞,一次宮宴,多飲幾杯酒的長公主借著酒勁闖入他小院,推開房門,撞進那個她愛慕眷戀三年人懷裏,發狠似吻上他嘴角。
她愛他,這份單純的愛在時光蹉跎中越演越烈,逐漸變為占有。他若想逃脫,沒門!
就算是死,她都要拉著他一起!
僧人從未見過這種景象,就像小時反抗師兄們欺負一樣失措的一推,長公主醉酒,被推得一個趔趄,撞上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