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是個好東西,陳歌文化水平隻有初中畢業,但是看了上百份劇本之後,現在的文字功底就已經不輸於一般的編劇了。
“這是你寫的?”
王靚萍驚奇的看著桌上的這一摞信紙,上麵的字雖然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寫的十分清楚,一點也不影響閱讀。
“這是我根據《劉洋的故事》和《父親,丈夫,兒子》這兩份劇本改編過來的。”陳歌點頭回答。
“改編的?需要把兩份劇本的改編權買下來嗎?”王靚萍沒有質疑陳歌寫的劇本能不能拍,這是兩人合作以來培養出的信任。
“能買下來就盡量買下來,買不下來也沒關係,我這份劇本借鑒的地方不多,應該不會惹來太大的麻煩。”陳歌回答。
在編劇這一行,“借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幾年前的電視劇劇本就大量借鑒了戲文,現在也有不少編劇借鑒一些經典的電視劇、電影裏的劇情,比如現在電視劇裏比較流行的一個鏡頭,男主角臨死之前請求和女主角接吻,這個鏡頭幾乎八成的電視劇都在用,都是同樣的劇情,誰也算不上抄襲誰。
陳歌的這份劇本,在角色設定和場景布置上都是自己獨有的,唯一借鑒另外兩份劇本的就是一部分經過刪改劇情,這種程度的借鑒還達不到抄襲的程度,所以陳歌才會說即使買不到改編權也無所謂。
當然,改編權能買還是要買的,公司不缺那點錢,否則萬一鬧出事兒來,輝煌的名譽必然會受到影響。
“那好,你先把稿子交給公司文案打印出來,我去安排人買版權。”王靚萍幹脆利落的回答道。
輝煌製片公司成立半個月之後,第一部作品終於立項。
導演有了,劇本有了,接下來就是拉班子、找場地,然後開始進行拍攝。
拉班子,無非就是招募演員以及劇組的工作人員,演員不用說,大部分都用的是經紀公司旗下的藝人,這方麵陳歌在寫劇本的時候就已經心裏有數了,公司裏的誰適合哪個角色,他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交給了王靚萍。
至於剩下的關於劇組工作人員的招募,王靚萍準備從香江租一個班子過來,畢竟是公司的開山之作,還是用一些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比較好。
最終,當前期準備都商量好了之後,陳歌為劇組定下了一個讓王靚萍十分驚訝的拍攝場地。
“你家?那套四合院?能行嗎?”
當王靚萍聽到陳歌說拍攝場地就定在那套四合院裏的時候,王靚萍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咱們公司現在不缺錢,你把自己家拿出來當片場,那你住哪裏?”
“我當然是住在我家裏了,我那兒又不是一整天都用來拍戲。”陳歌笑著回答,“再說了,在我家拍戲多方便,距離公司不遠,而且旁邊有賓館,有飯店,你平時在公司忙完了也能去看看,對不對?”
“這不行,劇組這麼多人都跑到你家裏,萬一給你碰壞點什麼東西,那怎麼辦?人一多可就容易出亂子!”王靚萍再次勸解道。
“這有什麼,我那邊又沒有貴重的東西,再說了,我這份劇本的場景就是按照我家那個四合院設計的,到時候拍起來我的心裏也有數。”陳歌態度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