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故鄉】(1 / 2)

又是兩天兩夜的堅難跋涉,此時已是日上三杆。再穿過一條小河,翻過一個小山包,就到東大村了。

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熟習又那麼親切!故鄉,總是那個讓人夢鎖魂縈的地方。

村頭還是那棵老樹,總是壓低著身子供小兒們嬉鬧,玩耍;那條永遠也不知疲倦的小河總是那樣嘩嘩嘩的流著,任憑那些洗衣裳的女人敲敲打打!還有那頭嚼著稻梗的水牛,看見葉昆回來也特意回頭望了他一眼!還哞哞哞的叫了起來。

葉昆此時的情緒太低落,這樣一個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輕狂少年,被當頭一棒,打得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但當他看見他最愛,最親切的故鄉仍在鼓勵他,他又有了些許的安慰。

這一來一回,整整二十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這二十天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另外一種認知。

或者說是一種情結......

正月的日子,村子裏迎來送往的人也比平常多了許多,雖不及縣城熱鬧,但也是多添了一些喜氣。門楣的對聯,大紅的燈籠,還不時傳來‘叭叭叭’的炮竹聲。很多熟識的穿著新長衫大褂的鄉親都在跟葉昆打招呼,也沒有人問起他鄉試的情況。一切都如往常一樣。葉昆心裏暗自慶幸。還有那幾個穿著開襠褲在樹下玩的小孩兒,朝著葉昆跑過來大聲嚷嚷著找葉昆要糖吃。葉昆自然是想到的,從包袱裏掏出一個小紙包,取了一些糖分給這些孩子。

拿了糖的孩子大聲喊著叫著四處亂跑:“昆哥回來囉!昆哥回來囉!”

遠遠的,葉昆的父母便迎了出來。

葉昆的父親叫葉鴻恩,是一個有些文化的莊稼人,他讀過幾年私塾又身強力壯,頭腦靈活,種莊稼是一把好手,又是個熱心腸的人。鄉親們都親切的稱他為“種莊稼的狀元”。他知道兒子從小喜歡讀書,也認為隻有讀好了書才有些出路。就拚了命也要送他去村南私塾念書。母親吳氏是一位善良本人的農村婦女,一輩子隻知夫唱婦隨,相夫教子。葉昆是他們夫婦唯一的兒子。

“回來啦!”看見兒子風塵仆仆一臉憔悴的樣子,葉鴻恩已經明白了。

“嗯哪!”葉昆低著頭,也不說話。

“走!回家再說,回家再說。”

..............................................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一晃,葉昆回家已近半月。他沒有心思陪父親去親戚朋友家串門,也不願在家燒水做飯,也很少跟父母說話,來了客人也不招呼。把自己整天關在屋子裏看書、寫字。其實,以前葉昆並不是這樣,還能幫家裏做些事情。還說說笑笑的逗父母開心。自從這此從城裏回來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真正成了個悶葫蘆。葉鴻恩夫婦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葉鴻恩也是個有主意的人,他知道葉昆這樣,一定是受了些刺激。為了讓葉昆盡早從這樣的狀態中擺脫出來,葉鴻恩做了個決定。他要給葉昆討個媳婦,讓他安下心來好好生活。不過,要想尋到一個好的兒媳婦兒,還是先要給葉昆尋個好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