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萬靈之長(1 / 2)

吃過午飯,簡單休息了會之後,一點半,會議繼續。

首先就是先期兩個小時多的成員們的意向收集和對於報名情況作出一些限製。

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惰性即是好逸惡勞,惰,就是懶惰,懶惰是原始性的,本能的。隻是這裏的好逸惡勞,懶惰本身,說的不僅僅是言行上的惰性,還有思想以及生活習性上的惰性。

誠然,證明存在是動植物界基本的生命命題,所以生存本身是動植物最本能的,最原始的本性。

基於生存本身的原始的惰性,在言行上則體現在為了更方便的交流,發明了語言以及文字,為了更節省人工,在有限的活動下提供足夠生存的物質資源,所以發明了各種工具。從這方麵來看,惰性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原因。

而惰性表現在思想以及生活習性方麵,則就是禁錮社會進步的元凶了。

人類的創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冠絕目前地球上的所有已知生物,人類自詡自己為萬靈之長,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言行上的惰性在生存壓力之下讓人類擁有足夠的創造力,而思想以及生活習性方麵的惰性,則賦予了人類冠絕全球的模仿能力。這種能力,將會使人們在模仿先進技術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報酬,從而一傳十,十傳百,從而在前人的基礎上推動整個社會進步。

隻是對於自身而言,則是思想以及生活習性方麵的禁錮,而這,才是人類是社會化動物的原因所在。

從前輩手中學習獲得其前輩的能力和知識,同時用這種能力和知識生存以及培養下一代。在這一個過程之中,除極少部分的人除外,其他所有人都在複製著前一代的人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

而這最優秀的代表,就是華夏人。

由於先民具有足夠的創造力,所以華夏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具有足夠的模仿能力,華夏的創造力的物質化過程被推廣開來,造成了華夏一直以來的強大。

隻是,除了人口基數和足夠的底蘊衍生出的創造力之外,華夏弱於創造力而強與模仿能力成為民族的弱點。

火藥被發明出來之後,華夏一直以來都隻用於煙花炮竹,未曾在其他方麵有所建樹。在被西方國家引進學習以及加以改變之後,製成了槍炮,反過來成為了欺辱中華的利器。

這就是創造力的差距。

當然,華夏不是沒有創造力,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其火藥製作火箭飛天的人,還是華夏人,名叫陶成道。陶成道在元末幫助還是吳王的朱元璋開天下,後來被授萬戶。

隻是後來他的火箭飛天計劃失敗,被炸死,這對於模仿能力超絕的華夏人而言則成為了互相勸誡的典型代表,也成為為禁錮住這次創造力進步的原因。

同樣的,在元末就已經使用了火器神技藝開天下建立的明朝,卻在吳三桂的反叛以及後金的洪武大炮之下被覆滅。而又同樣的,清朝在後麵又被八國聯軍利用更先進的火器轟開了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