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定策(1 / 2)

良鄉地屬幽州涿郡。

幽州刺史部治薊縣(省城),位於良鄉之北。

涿郡治涿縣(市城),位於良鄉之南。

良鄉在兩大治所之間,地屬交通要道,接連南北,商貿發達。

而良鄉所屬涿郡又處於整個幽州最南端,直麵中原,是幽州一州之地的出口,亦是幽州最富裕的郡地。

良鄉身處其中,好處自然不少。

不止於此,良鄉本地有鹽溝,這個時代,產鹽是很能帶動經濟的。

這些優勢加在一起,使得良鄉成為幽州內僅次於涿縣的第二富裕縣城,便是在全州,也是數得上號的。

因為這份富裕,良鄉之內產生了諸多齷齪。

“咱們這些道道裏的人,若論富裕,沒人超過宋子錢,那是子錢家(高利貸家族)養的狗,最是肥的流油。”翁老端起濁酒抿了一口,砸吧一下嘴,臉上漏出豔羨。

坐在桌上的六個人分別是初一、翁老和李、白、杜、蘇四位頭領,房間中除了六人,便隻有站在初一身後的大彘了。

此時六人正在商議如何度過這場浩劫,而大彘是初一帶進來的,一是想培養一下,二是體現自己的不同——這是細節,若是讓人習慣了,便有不錯的效用。

翁老所說的子錢家,便是後世的高利貸,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自然掙錢,尤其是這個時代,沒有中央銀行控製,想怎麼翻番,都隨他們自己。

“他們在這次風波裏能扮演什麼角色?”初一對手中的濁酒沒什麼興趣,不是他不喝酒,而是這酒太糙。

“他們一直想有塊地盤。”翁老臉上的豔羨消失,有些擔憂的說道。

初一隻是點點頭,示意翁老接著說下去。

“除了子錢家,威脅大一點的還有趙柴火,他們一直想進城,隻是苦於沒機會,不過有曹賊捕說話,沒背景的他們多數不敢有動作。”翁老接著說道。

眾人點頭,表示認同。

趙柴火帶著的人都是在城外活動,而且隻能抽成砍柴人的辛苦錢,不成大器。

“靠女人掙錢的,一個是管著青樓的劉龜爺,還有一個是被張老大滅了的張阿婆,後者不說,前者對咱們沒什麼威脅。”翁老道。

初一點點頭,表示明了。靠著女人掙錢的,多不是什麼狠人,都是在男人鬥爭中淘汰下去的,能是什麼貨色?

“鹽溝子和水鬼凶是凶了點,但都見不得光,也不會占地盤,所以不用擔心。”翁老用手指頭捏起一粒炒熟的黃豆扔在口中道。

眾人點頭。

鹽溝子是販私鹽的,自從西漢漢武帝鹽鐵專賣之後,販私鹽便成了提著腦袋掙錢的買賣。

水鬼則是那些在聖水河(今大石河)上討生活的船老大,靠著截胡過往船隻或幫著托運掙錢,亦匪亦商。

兩者都不太見得了光,所以不會到城裏鬧這種明麵上的爭鬥。

初一下意識的敲打著桌麵,在腦海中整理著翁老的話。

這些勢力他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這身體原有的記憶他並未全部吸收,加之那原有記憶所知也不全,很多事情還需要他自己接觸、了解。

“剩下的,就是跟咱們同行的孫、劉兩家了。”翁老道。

所謂同行,就是靠著收保護費和做賭場生意掙錢的勢力,整個良鄉城,做這行的隻有孫老大、劉老大還有被初一殺了的張老大張正。

“不止吧。”白頭領突然插話,他眼帶深意的望了翁老和李頭領一眼,道:“太平道的事情,翁老可沒說。”

初一心中一動,太平道可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在這身體原有記憶中了解不多,還以為沒有傳入良鄉呢。

但他通過年歲,卻能推導出太平道黃巾起義時間。

不是初一曆史有多好,而是黃巾起義的口號太響亮。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其中的甲子便是起義時間,今年是光和五年屬壬戌年,明年光和六年是葵亥年,後年光和七年便是甲子年。

他本想著先走拓展勢力這條路,隨後在後年天下大變期間學劉、關、張三兄弟舉兵勤王,到時候不止身份問題解決了,還能撈一些資本。

相對於自己這種混黑來說,造反那才是大問題,若是能借機洗白,再融入一股勢力或自立為王,總算是能改變曆史進程,不枉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隻是如今看來,自己想的簡單了。

他的目光在翁老和李頭領兩人之間徘徊。

翁老對組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之前張正所有事情隻與翁老商議,在視野和見識上,在座各位都比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