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2 / 2)

而梁侯蕭嘉穗獲三縣封地,日後可以憑此安享晚年了。

反正對於姬衍而言,中原以外的地界都封給有功之臣,讓他們去治理去。

姬衍的目的隻有一個,讓臣子封國在外,自此收疆於華夏。

華夏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都想中央集權。

舉個例子,東漢末年。

基本上就是第二次春秋戰國了,但卻沒幾個敢公然造反的。

大多都是披著忠臣的皮,想要統一後稱帝。

如某個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

姬衍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姬衍不敢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是個什麼玩意兒,他隻能確保華夏土壤不丟。

中原以外的地區交給有功之臣,幾百年後若是天下大『亂』,有功之臣定然是自此為據點,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朝中原打去。

這樣一來,無論勝負如何最終繼承中原的依舊是華夏大統。

至於周圍各族各國?

不好意思,如果你們不融入華夏民族,那麼就請你們消失。

歐美可能太遠自己到不了,但亞洲就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了。

誰不服,滅誰,就是這麼任『性』。

孫權靜靜地坐在王位上,考慮萬千: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他的內心,更偏向於投降。

連那個靠著三千楚軍攻占吳國三郡的西楚霸王都敗在了燕軍之手。

李世民、項羽、劉備看起來牢不可破的聯盟被他輕鬆化解。

孫權知道,自己不能抵抗下去了。

為了百姓,為了人民,為了江東免受戰『亂』之苦...

好吧,其實就是孫權不想幹了,想去享受榮華富貴了。

“肅靜!”

孫權低喝一聲,場麵上登時安靜了下來。

如今還沒有嶄『露』頭角的陸遜微微抬頭,望著這個大王,登時覺得有一些不妙。

這個大王...似乎想要投降...阿不...是歸順燕國啊?

到了最後,孫權也不忘試探一下:“諸卿以為,寡人該如何?”

“臣以為,我等應歸順大燕,此後大王依舊為大王,江東也免受戰『亂』之苦!”

不等周瑜、甘寧等主戰派有什麼表示,孫權便已經開口點頭道:“善。”

孫權下令,無條件歸順燕國,從此視燕國馬首是瞻。

諸葛亮的八百裏急奏傳到了姬衍手裏時,姬衍大喜:這特麼終於投降了!

“孫權棄暗投明,冊封齊為江東王,遷至洛陽;張昭勸導有功,封紀豐侯;陸遜勸導有功,封信毅君...”

姬衍的封上不要錢的往外送,但吳國投降一派隻有兩人封侯、一人封王。

一是張昭、二是魯肅。

都封的是百戶侯,無傷大雅。

“改封諸葛亮為臨淄侯,食九千戶。”隨後,諸葛亮也被加封了一波,瞬間讓諸葛亮成為了最靠近萬戶侯的男人。

吳國拿下後,燕軍的敵人也就隻剩下唐與蜀兩國了。

唐國有些棘手,那個李隆基起來了,自稱大唐三代皇帝,與姬衍抗爭。

不過...都是渣渣,隨手可破。

“啟稟陛下,營外有三人手持首級前來拜見陛下,稱其手中首級為唐帝李世民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