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有關子孫的大事(1 / 2)

當然,你還有其他想法,仇鷹自然不會熱臉貼冷屁股,順便將其丟在教導排,美其名曰“親軍”,換句話說也是“監視”或“考察”。如果三兩年還不歸心,同伴們都是團長、營長了,那時可能就後悔莫及了。

這種喜歡觀望的人,哪個國家都有,哪個時代都有。這些人自認為聰明,任何時候都沒忘記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但曆史也一直都在證明,這類人最終都是以芸芸眾生的身份泯滅在人海之中。

係統的這個考評功能,仇鷹對誰也沒說,包括趙冬等人,因為仇鷹不確定趙冬等人是否知道係統擁有這個功能,這是絕對的秘密,相當於讀心術一般,有了這個東西,仇鷹的“識人之明”就無人能及。而能夠將人用到他們最為恰當的位置上,可以想像,這樣的隊伍有誰能夠戰勝!

雖然仇鷹有“識人之明”,但這份任命名單依然前後消耗了仇鷹兩個晚上一個白天的時間,原因就在於[X界]給每個人的評價是“模糊”的,或是多向的,很多人都有用在這個位置不錯,用在那個位置也不錯的能力,所以,這就得征求他人的意見以至於當事者本人的意見了。

南華軍的排,是大排編製,一個排四個班共計51人,在裝備上,自然也不會落後。四個班分為三個普通戰鬥班,一個火力班。

普通戰鬥班:1班長、2副班長,持伯格曼衝鋒槍;輕機槍組1射手1副射手1彈藥手,配1挺ZB26輕機槍;6名戰鬥員每人持1支中正式步槍。

伯格曼衝鋒槍,就是著名的MP18衝鋒槍,曾經大量被華夏引進和仿製,與同期引進的湯普森衝鋒槍相比,伯格曼因為結構簡單,更受到華夏軍人的歡迎。

隻是,在仇鷹看來,趙天老頭子拿這種一戰後期研製的裝備來交易,多少有點賣破銅爛鐵的味道。隻是,仇鷹即便有意見,也不太好提。當然,這些裝備,在二戰期間也不算落後,至少,與倭人的裝備能夠持平吧。

火力班又可以稱之為迫擊炮班,因為這個班配備的裝備主要是60迫擊炮,每個班3門60迫擊炮。根據一般戰場規則,一門60迫隻需要配備3名炮手就可以了,但是,仇鷹考慮到作戰的一些特殊性,專門多配了1名炮手。不過,4名戰鬥員,另外配備了一支MP18衝鋒槍,3支54式手槍,作為60迫擊炮戰鬥小組的自衛武器。

因為仇鷹這種突發奇想的裝備方式,讓南華軍在以後的戰鬥中大放異彩,某個迫擊炮班去阻擊敵人,隻管把炮彈打完,然後四人丟掉迫擊炮就跑路,敵人以為麵華軍逃竄有利可圖,於是派出幾人追擊,誰知,這些炮兵竟然還持有衝鋒槍,自然,在這種短兵相接的情況下,持普通步槍的士兵又怎麼是衝鋒槍的對手啊!

這樣編製下來,一個作戰排就擁有了3門60迫,3挺ZB26輕機槍,15支衝鋒槍,18支中正式步槍,6支54式手槍(排長、副排長配雙槍)。

這個編製,在排級或小隊級裝備中,絕對堪稱第一。哪怕倭國的小隊人數更多,遇到南華軍一個排,也不是對手。原因大家都知道,倭國人的自動武器少得可憐,因為他們沒有資源,不可能像仇鷹這樣裝備,隨時都可能發動金屬風暴攻擊。

機槍排是一種臨時編製,隨著裝備的發展,機槍排這種編製很快就會消失,此時仇鷹是不得已而為之。所謂民24式重機槍,就是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的華夏仿製品,不過,民24式似乎此時還沒出廠呢,因為推算起來,1929年僅僅是民國18年罷了。

民24式重機槍,在華夏有過不俗表現,甚至到了70年代,華夏的部隊裏依然裝備有馬克沁重機槍。

但無論如何,重機槍依然是這個時代小口徑裝備中最猛烈的火力了,所以,裝備也是必然的。仇鷹的機槍排,一共3個班,計劃裝備6挺民24式重機槍,因為有笨重的槍架、車輪等,再加上重機槍的帆布彈帶也非常重,所以,在編製中不但需要6人侍候1挺重機槍,在長途行軍時,還得借用騾馬或汽車等交通工具。

從重機槍的曆史表現來看,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防守型反衝鋒裝備,最著名的一戰索姆河戰役,德軍每100米布置一挺重馬克沁重機槍,麵對英軍14個師的衝擊,僅在一天之內,重機槍就殲滅了6萬名英軍,從而也奠定了重機槍的赫赫凶名。

當然,重機槍也可以用來進攻,隻是其加上防盾和固定車架後,重達127千克的重機槍,如果快速轉移陣地是個麻煩。

仇鷹果斷地裝備一個重機槍排,潛意識中其實希望土著們來一次豬突衝鋒,那樣,說不定一次就能收集到晉升到“少尉”軍銜以上所需要的功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