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破敵(1 / 2)

秋風過,飛雲卷,天地滿是蒼涼。

一場本該已經結束的戰鬥,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巨變!

攻守逆轉,人數占據優勢的清軍,竟然遭到了明軍的左右夾擊。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能夠在高空朝下看過去的話,會發現清軍的主力部隊被明軍擠壓在中間,而且前方的清軍在往後退,後麵的還在往前衝。

這一退一衝直接造成了大量清兵摔倒,緊接著的就是相互踐踏。

偏偏那些剛被派上戰場的五百滿洲八旗立功心切,對人群的擁擠不管不顧,隻知一味的朝前方衝鋒,見到有人後退就以為是逃兵,直接揮刀砍殺,使得清軍的混亂程度在不斷的加劇。

在清兵們咒罵聲,慘叫聲中,明軍迎來了他們等候已久的機會。

野戰之中,一舉殲敵的機會!

開戰前,秦風把軍中善戰的老卒都安排在了左右兩翼,防禦強度遠比中軍主陣要牢固的多。

中軍主陣的大部分人是由孟達帶領的蒙山衛老弱組成,戰力不高,遭到優勢兵力的清軍攻擊時,自然難以堅守。

而實際上,秦風從未想過守住中軍主陣,他要的就是清軍突入主陣之中。

他的主陣就像是一塊誘餌,一塊清軍無法拒絕的誘餌。

當然,秦風拋出了誘餌,即使清軍能夠上鉤,他能不能真正做到讓獵物入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清軍本身。

結果,這支清軍綠營沒有讓秦風失望,一切盡在他的預料之中。

在清軍發動攻擊後,發現敵方中軍脆弱,而兩翼十分牢固,使得一些膽小怕死的清軍士卒們不由自主的朝中間靠攏。

而一個人往往可以帶動許多人,清軍的全線突擊很快就成了集中突破,加上秦風故意不斷後退,使得清軍在沒有殺傷敵方太多兵力的情況下,慢慢的靠攏到了一起,朝敵方主陣越陷越深,自身的施展空間卻是越來越小。

卓爾翰沒能及時發現這一情況,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這是他思想中的一個空白,或者說他常年生活在精銳的滿八旗軍隊之中,忘記了他此時率領的是一支用來維持地方治安,戰鬥力十分低下的綠營部隊。

一支沒有多少戰鬥精神的隊伍,一支隻能打順風仗的隊伍,他們在進攻遭遇左右兩翼的頑強抵抗時,自然會下意識的選擇避重就輕,朝著容易突破的中路靠攏。

而中路的盡頭是奔騰不息的大源河,是一條直到看見了才會發現的死路!

衝在最前麵的清軍傻眼了,他們想退,可後麵的人不清楚前方的情況,還在盲目的衝擊,兩側的清軍同樣叫苦不停,他們感受到一直處於防禦狀態下的明軍,突然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明軍蓄謀已久,兩翼兵馬配合默契,長槍兵,刀盾手徐徐而進,如泰山壓頂般朝清軍碾壓過去。

占據兵力優勢的清軍聚攏成了一團,就像是一群迷失的羔羊,徹底沒了方寸,你擁我擠亂成一片。

在明軍的左右夾擊之下,茫然無措的清軍死傷慘重,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擊和防禦,隻能被動挨打,各自為戰。

終於,在明軍淩厲的打擊下,綠營官兵表現出了他們一貫的作風,那就是逃跑,有多遠跑多遠,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

清軍潰敗了,一泄如注!

遠處的卓爾翰看的目瞪口呆,狠狠的擦了下眼睛,依然改變不了眼前的事實。

他跳上了身邊的戰馬,登高一望瞬間如遭雷擊。

映入卓爾翰眼簾的是相互踩踏,死於非命的清軍士卒,是眾誌成城,奮勇向前的亂匪賊子!還有那五百進退不能的滿洲八旗!

卓爾翰看的心如死灰,羅明堂卻是忍不住喜形於色,在兩名親兵攙扶下,站在馬背上的他恨不得大吼一聲,來宣泄剛才的苦惱。

戰敗與否,羅明堂一點都不在意,反正責任是由卓爾翰這個主帥來擔當,他這個文官知府最多受到朝廷的幾聲斥責,減扣些俸祿而已。

羅明堂此時腦子裏想的隻有一樣,那就是五百滿八旗的韃子活著逃出戰場的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卓爾翰成為光杆司令,那他報仇的機會將大大增多。

卓爾翰不知羅明堂的想法,可此時他也同樣關心那五百滿洲八旗,那是他的骨血,不,是整個大清朝廷的骨血。

如果五百滿洲八旗有個閃失,這份罪過那就太大了,他卓爾翰即使是個貝勒,估計也逃不了削爵流放的下場。

短暫的驚慌過後,卓爾翰到底有幾分硬漢本色,並沒有徹底亂了分寸,人還未跳下戰馬,已經衝著羅明堂大喊道:“羅知府,你立刻讓手下的兩百親兵強攻敵軍右翼,對方兵力不足我軍一半,隻要陣腳被打亂,這場仗我們還能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