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募兵(1 / 2)

人怕出名豬怕壯,桂林城之戰的轟動效果不下於把天捅破個窟窿,秦風知道現在一定有很多人惦記著他,同樣的,他也惦記著一些人,比如很久未曾出現的羅明堂。

秦風之所以會惦記羅明堂,原因和拜訪錢闊海一樣,他需要錢,很多很多的錢,羅明堂雖然不是商人,但他重視商人,擅長於創造財富,衡州府的富庶就足夠說明羅明堂的能力。

換做以前,秦風並不需要為錢財操心,因為他一直貫徹精兵政策,又是以戰養戰,使得蒙山軍對於輜重後勤的需求並不大。

然而經過了桂林城之戰後,秦風的想法變了,戰略意圖也從遊擊流竄作戰,以配合晉王李定國抗清,延緩清軍三路大軍會師,轉變成了建立一支能在正麵戰場抗清的新興力量。

廣西大地,民風彪悍,種族複雜,更有蠻族狼兵聞名天下,自古都是精兵良將的孕育之地。

秦風攜大勝之勢,聲威如日中天,投奔者必定趨之若鶩,隻要有錢,有糧,不怕招不到好兵,兵多將廣才能和清廷正麵對抗。

擴軍,已經成為了秦風心中的第一要務。

清廷被秦風狠狠的敲了一記悶棍,短時間內怕是難以回過神來,卻也不可能坐視廣西全境糜爛,三個月到半年內必定會有大軍討伐。

蒙山軍奪下桂林城,斬殺趙布泰,大大振奮了全國的抗清士氣,而且這股子氣不能輕易泄了,那麼桂林城就不能不戰而棄。

不棄城就意味著要守城,城戰的攻守可沒有太多的謀略可言,拚得就是消耗,錢糧的消耗,人命的消耗,誰能耗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平心而論,不到萬不得已,秦風不願意拿蒙山軍去打消耗戰,他的本錢太少,實在是經不起消耗,所以日後要是清軍來攻桂林城,負責守城的一定不是蒙山軍的主力。

因此,秦風要擴軍,擴的並非蒙山軍,而是類似於陳興霸招募來的二千青壯,戰時可為兵,農時可耕種,同時需要接受正規化的軍事訓練,灌輸反清思想和民族意識,或許短時間內難以成為一支精銳之軍,可守禦城池應該不是問題。

當然,蒙山軍也需要一定數量的補充,秦風手上有千餘匹優質戰馬,完全可以組成一支作為突擊使用的騎軍,步卒也可從三千人增加到五千,再多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到蒙山軍的整體戰力,秦風可不想不計後果盲目擴充兵員。

而無論擴充什麼兵員,都必需要有錢糧的支撐,否則平民百姓憑什麼幫你上陣廝殺,若是每日隻有稀粥果腹,沒有葷腥油水,又哪來力氣投入到高強度的訓練之中,訓練不成,談何去戰?戰又如何能勝?

所以,歸根到底,有一句說的很好,錢財不是萬能的,可沒有錢財卻是萬萬不能的!

秦風要斂財,可他沒有斂財的頭腦,至於亂開金手指,搞一些現代化的發明創造,他自認比不過那些牛逼的穿越前輩們。

忙碌了一日,秦風就沒離開過知府衙門的大堂半步,城中需要處理的瑣事太多,而原本府衙裏的官吏基本也在陸東陽的納妾之宴上被一鍋端了,現在想找來一個會拿筆識字的都難。

蒙山軍裏的那些大老粗衝鋒陷陣都是好手,可要他們處理政務,麵對書案文稿,基本隻有幹瞪眼的份。

秦風本來還想從城中招募一些有學之士臨時救急,可真的讀過書的人都是有幾分遠見的,又哪會輕易為他效力。

效力秦風就是反抗清廷,這可是掉腦袋的買賣!

而且秦風威名遠播不假,可他人品性格對外人而言仍舊是一無所知,若是遇到一個不講道理的暴脾氣將軍,稍有差池還是有丟腦袋的風險,讀書人就算想出人頭地,短時間內還是會以觀望為主。

秦風沒辦法,隻能找來徐藥師充當一回師爺,徐藥師雖然隻是個小商賈,但見識不錯,有膽有謀,處理起政務還算得心應手。除了他以外,蕭明手下一個叫做聶政的錦衣衛百戶也能識文斷字,曾經還中過鄉試,對一武人而言實屬難得。

夕陽西下,黃昏臨近,知府衙門裏點起了燈火,照亮了無數肅然而立的守衛,富麗堂皇的內衙再無往日的驕奢淫逸,隻有兵戈凝寒,莊嚴沉重。

秦風埋頭在案,繼續在與紙筆較勁,他不會用毛筆書寫,卻又不得不寫,倒是不用擔心字有多難看,反正隻要徐藥師能看懂就行,因為他寫完後,徐藥師都會重新抄錄一遍,再讓別人按所寫內容辦事。

說起辛苦,徐藥師當屬最累,此時他站在秦風麵前,整個人感覺灰沉沉的一片,身上衣衫盡是焦黑色的碎屑,神色中帶著濃濃的無奈道:“將軍,卑職不得不說,您的那把火燒的真是夠絕,連同周圍的民居差不多也有百多戶化成了灰燼,還好那裏地勢偏低,又恰逢一條水溝橫斷,否則那火能燒掉半個桂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