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不同路(1 / 2)

從古至今,帝王為了鞏固維護自己的統治,必然會設立隻聽命於自己的隱秘機構,也就是所謂的特務機構。

漢武帝時期,一支真正意義上擁有相當規模的特務機構應時而生,一些人身穿繡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發現不法問題可代天子行事。

對於這類特殊力量,漢武帝給他們冠名曰“繡衣使者”,也稱作“繡衣禦史”。作為禦史的一種,“繡衣使者”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設官員,但這些人是漢武帝專門挑選、為辦理專案特設的,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實權極大。

等到了唐朝的麗競門,北朝的內外侯官,五代的武德使,宋朝的皇城司等使得特務機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而在明朝時期,特務機構可謂是發展到了巔峰。

東廠,西廠,內行長,錦衣衛等在不同時期,勢力權柄各不相同,卻無疑都是龐然大物的存在,他們無處不在,無事不可違,乃怕是將相貴勳,也可能隨時處在監視之中,任何一點不夠老實的動作,都可能造成無法預估的可怕後果。

時間一長,特務們權力傾軋,殘害忠良,必定造成國體動搖,雖然說大明國滅不能歸究於幾個特務機構的橫行霸道,但多少還是產生了一點推波助瀾的影響。

可是隨著明朝落幕,滿清登上曆史舞台,傳承了數千年的特務機構竟然出現了空白,在所有的曆史文獻中,幾乎沒有關於任何清朝特務機構存在過的資料。

這個正常嗎?滿清韃子難道不需要監視官員?或者任用一些特殊的人在暗中做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嗎?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滿清即使入主中原,可在順治乃至康熙初年,天下並不穩定,各地時有反清的烽火,而且滿清本族的人口基數太小,難以全方位的控製整個江山,各地官員大部分還是由漢人把持。

韃子皇帝就這麼放心漢人官員,他們可以背叛自己的民族,再背叛一回異族豈不理所當然,韃子皇帝就不怕他們造反嗎?

似乎很矛盾,可曆史並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因此當秦風聽到血旗衛時,心中大為驚奇,對於駱子君的話他不敢多信,可這件事上至少信了七八分,忽然想到了什麼,興致勃勃的問道:“你說的血旗衛和血滴子有關係嗎?”

駱子君一臉茫然,問道:“血滴子是什麼?”

慕容兄弟二人對視一眼,亦是詫異非常,他們教派人脈極廣,掌握的情報資源十分雄厚,這才對滿清隱秘至極的血旗衛有所了解,可也隻是很淺顯的了解,至於什麼血滴子,那是聞所未聞,難道眼前這位秦將軍有著更為厲害的情報來源?

秦風灑然一笑,並不知道自己的話有多駭人,說道:“沒什麼,駱姑娘請繼續說,本將很想了解一下血旗衛。”

清朝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特務機構,在民間傳說中,血滴子就是皇帝的特務機構,專門從事暗殺之事。

血滴子流傳廣泛,也並非完全是謠言,它的原型就是一個雍正早期的準特務機構——粘竿處,北京城夏季知了很多發出噪音擾人休息,粘竿處的任務顧名思義就是人手一根長竹竿把樹上亂叫的知了粘下消除噪音汙染。

借著這個便利,雍正給了這個機構一個額外的任務,便是出沒於大街小巷,茶樓酒肆聽取民間議論回報朝廷,也肩負著收集其他皇子的情報為雍正爭位做準備的任務。

而粘竿處出現在雍正年間,那是一百多年多的事情,自然和血旗衛沒有什麼關係。

駱子君可不認為秦風會無的放矢,腦海中不斷搜索著血滴子這個名字,卻是毫無頭緒可言,過了許久才拋開雜念,俏臉上帶著一絲淺笑道:“關於血旗衛,我們掌握的情報也不多,隻知道他們共有三衛,滿清韃子的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各掌一衛。”

秦風又問道:“血旗衛何時建立,人數多少,曾做過那些震動天下的事情?”

麵對這一連三問,駱子君輕縷秀發,笑而不答,輕聲慢語道:“將軍問的真多,可惜小女子知道的太少,沒法給將軍解惑。”她說的無奈,眼中流光中卻閃動著極大的自信。

秦風當然知道駱子君有所保留,換做自己怕也不會全盤托出,雙方也許不是敵人,可也算不上是朋友,遠達不到坦誠相待的程度,他猶豫了片刻,指著地上的屍體道:“你既然知道的很少,那怎麼知道這人是血旗衛?”

駱子君眯起雙眼,輕聲道:“小女子是猜的,將軍可以不信的。”她一邊說著,自己也忍不住嬌笑了起來,又把聲音壓的更低道:“小女子不僅猜這人是血旗衛,而且還猜他有兩個同伴,一個死了,一個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