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邀請秦風北伐,張煌言心中亦是希望,可秦風做出的選擇不是北伐,而是南征!
永曆十二年三月,蒙山軍馬步軍共五萬人,號稱十萬,在廣西首府桂林誓師南征,一時間風起雲湧,天下震動!
秦風這次出兵不可能如初到廣西時那樣隱軍潛行,因此索性直接弄大聲勢,以堂堂正正之姿態,鼓舞軍中士氣,亦可震懾雲貴地區的清軍。
當然,秦風大動幹戈更多的是在虛張聲勢,目的是為了吸引雲貴地區清軍的注意力,從而緩解他們對南明永曆的攻擊力度。
不過秦風在桂林城下集結了五萬人馬確實不假,卻已經包含了他在廣西招募到的所有新卒,其中真正會隨他南征的不會超過一萬五千,剩下的人會重新回到各地駐守,而南征和留守新卒的分配,將會用一種很平常的方式決定。
當秦風率領六千新卒出現在越江縣時,蒙山軍一眾核心將領全都目瞪口呆,若不是事實就發生在眼前,他們肯定無法相信眼前這些從未上過戰場的新卒,竟然在五日內走了整整八百裏,這樣的行軍速度簡直連精銳老卒都未必能夠做到。
六千新卒包括秦風和他身邊的親兵在內,身上都積著一層灰,隊列也是鬆散不堪,絕大多數人都拖著長槍,雙眼布滿了血絲,疲勞無比的站在呼嘯的北風裏,等著在此換上盔甲,重新整頓編隊後,正式踏上南征之路。
越江縣是廣西和貴州的交界處,過了這裏,便踏上了貴州地界,也等於進入了清軍的勢力範圍,蒙山軍一路大張旗鼓的行軍,必定躲不過清軍細作的監視,等到進入到貴州境內,隨時都會遭遇清軍的伏擊,襲擊,阻擊等。
因此秦風在進入貴州前,率領的兵馬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現在他身邊的六千新卒就是進行完善的結果。
蒙山軍主力先行,秦風則讓四萬多新卒與他慢上三日再行,目的就是為了區分新卒中的優劣,而跑步耐力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檢驗方式,秦風募兵時就是用跑步來挑選新卒的。
可這一次,對於耐力的要求無疑更為嚴苛。
楊再興望著東倒西歪,幾乎都要站立不穩的新卒們,換做平時他治下嚴格的態度,早就出手打罵了,此時他的眼中卻有幾分敬重之色,喃喃低語道:“隻需一戰,這些新卒必成精銳!”
宋明輝的語氣也略帶感慨道:“如此挑選精兵的方式,看似簡單至極,卻非一般人能夠想到,秦將軍大才,我等不及也!”他自小熟讀兵書,自以為對兵事了解非常,難有人及,可換他選兵,也避免不了思維的定式,隻會從新卒的力量體格來挑選。
楊再興和宋明輝都不是輕易服輸的人,可事實就擺在眼前,他們終於明白秦風為什麼要集結全部新卒在桂林城下,原來為的就是以強行軍的方式選優去劣。
六千新卒在八百裏強行軍之後列陣在秦風麵前,雖說肉體的承受力幾乎到了極限,但是從陣形來看,這些新卒非但沒有崩潰的跡象,反而體現出更堅定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