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功高蓋主(上)(1 / 2)

馬吉祥不願意入川的主要原因是文安之,可他並不傻,對於很清楚李定國的提議十分正確,四川確實可作為根基之地,至少土地肥沃,水路發達,明軍水師又占據優勢,陸地上的實力亦是強橫,等到了四川後,日子肯定要比緬甸或是雲南好過。

文安之如果不在四川那該多好!

馬吉祥腦子裏不斷想著把文安之調離的方法,思索了好一會兒也找不到文安之身上有何紕漏之處,真要是有的話,文安之和闖軍,西軍等賊寇走的很近或許能作為向永曆帝諫言的借口,畢竟永曆皇帝對賊寇的仇恨雖然沒有流露過表麵,但內心卻從未有過消減。

不過馬吉祥很快就否定了這個念頭,他是永曆皇帝的身邊人,很清楚永曆皇帝對文安之有種特別的信任,甚至可以說是依賴,馬吉祥一直不明白永曆皇帝為何會對文安之如此,可他卻能確定自己要是敢說文安之的壞話,免不了被永曆帝一頓責罵。

思來想去,馬吉祥發現隻有等到文安之老死在四川之後,他才能夠安心的前往四川。

文安之已經接近八十高齡,又一直在為四川政務和軍務奔波,心力憔悴之下,恐怕活不了幾年了,說不定再過個一年半載就會傳來文安之病逝的消息。

馬吉祥最終還是做出了留在緬甸的決定,他把李定國的奏章壓在了自己這裏,卻也不敢銷毀,日後李定國或是永曆帝問起奏章的事情,他就以奏章太多,忽略了其中幾份為借口搪塞過去,相信李定國和永曆帝也不會太過責難於他。

而遠在奉節的文安之並不知道永曆皇帝留在緬甸不回,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這個時候他也沒心思上奏請求永曆皇帝歸來,腦子裏想的全是建昌投效漢王的事情。

對於秦風,文安之十分的欣賞,可秦風勢力擴展之快,讓他忍不住產生了壓製的念頭,並非是他要做小人,隻是為人臣子的,權勢太重的結局隻有兩個,取帝王而代之,或者被帝王猜忌而慘淡收場。

文安之不願意看到那兩種情況出現,可秦風入川之後,先是識破譚詣譚弘的降清,借力攻破重慶,又阻礙了建昌的降清,再一次將計就計,用詐降的手段一路進擊川東,連戰連捷,勢不可擋,短短十多日的時間,川東大半的土地已經得到了光複。

此等功勞,南明永曆必需要賞,可秦風已經貴為漢王,又有廣西的地盤,朝廷幾乎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而這也是君臣危機產生的根源所在。

於是,文安之給秦風去信,讓他立刻返回奉節。

川東戰事取得了極大的收獲,攻占縣鎮十一座,糧草軍械繳獲無數,可在攻打保寧時遇到了阻礙,詐降沒能像之前那樣取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闖軍各部以及建昌人馬把保寧團團圍住,至於是否要全力攻打保寧,暫時還沒有定論,保寧的戰略意義不大,為了一城得失損耗兵將並不可取,秦風卻不想放過這個川東清軍最大的據點,何況他有輕易破城的機會。

秦風並不急於攻打保寧,剛巧這時文安之派人送信過來,信中雖然言語客氣,但秦風卻看出了堅定的口吻,他沒有任何猶豫,把戰事暫時交給李來亨後,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回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