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勸降之後,並無遠走,而是繼續立在陣前,抬頭遠望昆明城,見城頭有旗幟飄揚,人頭攢動,卻給人遲滯猶豫之感。
守軍沉寂無聲,靜待明軍攻城,背後虎視眈眈的督戰隊讓他們隻能被動守城,至於有多少守城的意誌決心,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
吳三桂望向洪承疇,希望向來足智多謀的洪承疇有辦法挽回當前的劣勢,可不待他說話,洪承疇推開了左右侍衛,拿來了三個放置箭矢的木箱疊了起來。
在眾人的驚訝的注視下,洪承疇站上了木箱,把自己整個身軀都暴露在城牆上,放聲高喊道:“大明天子遠道而來,真乃英雄也!不過我等不能欺你等鞍馬勞頓,不如再過三日後,一決高下如何?”
洪承疇擺明在用緩兵之計,對於永曆的讚歎中,又不失輕鬆自在的態度,似乎抵抗永曆禦駕親征隻是一件遊刃有餘的小事。
形勢比人弱,氣勢不能輸!
吳三桂暗自稱讚洪承疇應對之機敏,眼下明軍正逢銳氣,守軍卻是士氣消沉又困倦彷徨,等到休息三日,明軍氣勢稍落,再行交手,把握大增,本以為永曆不會同意,沒有想到永曆略作沉吟,竟不咄咄相逼,點頭道:“洪經略說的不錯,那三日後再戰就好。”
洪承疇一怔,沒想到永曆竟然同意了他的建議。
這本來是個不利於明軍的決定,永曆沒有理由不清楚,而即使永曆不清楚,李定國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或者說明軍還有更大的陰謀?
洪承疇心驚不已,見到永曆拔出天子劍,用力一揮,明軍緩緩後退。他們來如山,去如嶽,凝重非常,從兵法上說,清這是有利於守軍趁勢而攻,可昆明城中怕是沒幾個人想出城攻擊。
吳三桂暗自舒了口氣,方才若戰,必是苦戰,卻想不到洪承疇能把不戰的理由說得這般冠冕堂皇,更想不到永曆竟然答應了。
可明軍退歸退,吳三桂卻不敢輕信,擔心明軍會殺個回馬槍,直到有探子稟告,明軍不僅退回了營地,還拔營繼續退兵了二十裏,在一處叫做鬼望坡的地方駐軍。
吳三桂無比詫異,明軍為何退的這麼遠,他們到底是何居心?難道是自身發生了某種變故,放棄了對昆明的圍困?
洪承疇從疊起的木箱上走了下來,凝聲說道:“平西王,馬上回府,我有話和你說!”
回府說話,而不是現在就說,顯然是說話的內容隱秘不能讓外人知道,吳三桂不敢怠慢,與洪承疇立刻趕回帥府。
帥府書房裏,吳三桂還未落座,洪承疇也開口說道:“平西王,鄧公公剛讓我們突圍出城去四川救援皇上,永曆就出現在城下,還主動退兵二十裏,你不覺得明軍是故意給我們突圍的機會嗎?”
吳三桂沉聲道:“本王也察覺到了,更奇怪兩位皇帝都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方,我們一直懷疑永曆是假的,那經略大人覺得保寧城中的順治會是真的嗎?”
說完後,吳三桂目光灼灼的盯著洪承疇,他的問話顯然沒有聽上去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