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轉瞬即過,清軍和明軍都像信守承諾,偃旗息鼓,就等第三日來戰。
吳三桂見明軍居然真的不來攻擊,更是警惕在心。第三日子時前,早就命令全軍準備,一場血戰似乎即將到來。
夜黑風高,無星無月。有濃雲起,四野之處,皆籠罩在黑蒙蒙的夜色中,吳三桂親臨城樓,隻見目光難窮暗處,深夜之中,難免心中惴惴。
就在這時,隻聽‘咚’的一聲大響,敲碎了夜的沉凝,撕裂了遮掩的殺氣。
有鼓聲,鼓聲響徹洞天。吳三桂從未想到過,會有那麼猛烈高昂的鼓聲,那鼓聲有如千麵皮鼓同時響動,簡直可說是驚天動地。
就在此時,有兵士急報:“明軍攻城!”
刹那間,馬蹄聲雷動,從靜寂的遠方,就那麼激昂、冷靜的傳來。無喊聲、無廝殺,但其中蘊含的決絕讓人悚然。
明軍攻城!
就算整日在馬背上過活的關寧鐵騎,聽聞這種蹄聲響動,也是暗自心驚。明軍隻比他們想象中攻打還要猛、還要快疾。
吳三桂高聲喝道:“擂鼓迎戰。”鼓聲四起,和城下徐徐漸進的鼓聲交織錯亂,殺機重重。可就算城上如此密集的鼓聲,竟也壓不住攻城方傳來的驚心動魄。
許久積怨,在這一朝噴薄而出,或許明軍的兵力比不上守城清軍,但用鼓聲告訴敵人,他們有誓死破城的決心!
明軍迅雷不及掩耳攻來,城上守軍箭如雨下,遮擋了暗淡朦朧的月光,天地刹那間仿佛失去了一切光亮。
吳三桂坐在城樓上,略有緊張的聽著稟告的軍情。
洪承疇也來到了城樓,他雖然還是神色漠漠,但顯然也在傾聽著疆場的廝殺之聲。他仿佛有種天生的敏銳,隻憑聲音,就能察覺雙方的戰情。
明軍有五千人主攻北門,守軍抵抗堅決,大約一炷香的時間,明軍力有不逮,開始後退。
北門危險解除後,東西二門又各遭到了三千明軍的攻擊,清軍這次沒有一味的堅守,派出騎兵出城反殺,明軍也有騎兵迎戰,雙方鬥了個旗鼓相當,最後明軍率先難以堅持,接替掩護的退到了離城牆二箭之地的距離。
吳三桂聽到這些消息,本該因為守城順利而感到輕鬆,他卻是皺起了眉頭,暗想明軍養精蓄銳已久,攻擊力度不該如此微弱。
思緒未停,就有兵士又報:“明軍黑暗中再出騎兵,拖住了我軍出城反殺騎兵返回的腳步,不得已之下,我軍騎兵隻能繼續以攻對攻,明軍騎兵十分驍勇,我軍騎兵正在陷入苦戰。”
吳三桂心神微震,暗想他用騎兵反殺,本以為出其不意能占到一些便宜,結果明軍早就料到了這點,不然騎兵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加入戰場,看來出城反殺的騎兵很難全身而退了,若是派兵去援,極有可能會變成添油戰術,隻能無奈下令道:“不要與敵纏鬥,盡量擺脫退往城內。”想要擺脫,絕不容易,他這樣說,顯然是接受了出城作戰的騎兵死傷慘重的結果。
轉瞬間,又有兵士報來戰況,大聲道:“明軍騎兵抵擋不住,被我軍殺退!”
吳三桂大感意外,前一刻還陷入苦戰,怎麼馬上就把明軍騎兵殺退了?
不對,肯定有詐!
吳三桂驚疑不定之中,已難以坐定,他霍然而起,向遠處望去。
這時天沉沉,夜深深。吳三桂當然看不到太多,隻是隱約聽到更遠的地方有金鼓之聲傳來,陡然間那方的天際亮了起來,有火光映照半空,知道潛匿在鬼望坡附近的奇兵,已經發動了進攻,竟然真能燃起大火,不由喜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