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星期八之旅(1 / 2)

那個時候,“星期八”是個開放和公平的經驗交易平台,為了維護購買者和銷售者的共同利益,星期八有著嚴格的篩選要求和交易標準,確保了雙方的權益最大化。

針對於網絡上各類同質化文檔、垃圾文檔、低俗文檔眾多的現象,星期八網站采用了嚴格的篩選手段確保網站的經驗高品質、高潛力,針對性強、公信度高、使用效果好。

每份經驗都配有作者簡介、經驗內容介紹、編輯語等,讓文檔在細節、標題、脈絡上更清晰,更提高賣家經驗的公信度。

在“星期八”,你可以用很低的格價購買到自己冥思苦想不能解決的問題的答案,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自己成長的時間。

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網站最後卻沒有繼續存在了。

易望與她的結緣應該追溯到1992年,當年他誤打誤撞參加了縣委宣傳部報道組舉辦的小記者培訓班。

因此,當年他就認識了一些媒體的老師,接觸了不少新聞界人士。

隨後,他加入了縣社會科學聯合會(簡稱縣社科聯),又加入了中國第一家縣級集報協會。

當時,他已取得法律專業函授畢業學曆。又對科技信息、新聞寫作、報紙收藏都有很濃厚的興趣。

而當時易望接觸的人都是縣裏麵各部門有頭有麵的人物,還有“中國十大新聞人物”之一熊繼泉先生。

在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下,易望於1992年創辦了縣裏的第一家民營科技開發企業,直接隸屬於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縣科委,現稱科技局)。

企業性質屬縣級集體企業,名稱叫《四川X縣巴渠綜合信息開發部》,主要從事科技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培訓、技術成果轉化等業務。

縣科委有批準成立文件,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經理任命書,有縣工商局的注冊登記,領取了企業法人営業執照。

但,當時在各地的民營科技開發企業才試著批準注冊,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那時,易望又還不到20周歲,親朋好友都認為他是在做夢,當時他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和認可,短短一年時間,他便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雖然,企業經營不下去,易望卻收集了大量各種信息,各類科技小知識,民間偏方、驗方、生活小常識、武術氣功等寶貴的資料。

當年,易望不知道電腦,也沒有使用電腦,隻是用最原始的方式,以印刷品的方式在傳播這些信息技術、經驗。根本沒有想到可以利用電腦,在互聯網上拿來對外出售。

後來,隨著工作的需要他學會了使用電腦,在他有了電腦後,就開始一直在設想,要是能把自己所收藏的這些資料整理出來,發布到網上,向其他開網店的一樣,讓自己手裏的這些資料變成商品出售,那該有多好啊!

易望想過、試過,包括在自己的空間、博客發布這些他認為寶貴的東西。

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收費,不知道該怎麼去進一步操作。

易望考慮要是互聯網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就象淘寶網一樣,也能把自己的文字資料拿上去出售,該多好啊!

當然,實際上這樣的網站不是沒有,隻是易望那個時候孤陋寡聞,自己不知道罷了。

由於工作的原因,時間的關係,對互聯網了解的局限性,他自己一直沒有找到有這樣的地方或網站。

直到2008年10月16日,不知是在誰的邀請下,易望發現了“星期八”。

當時,易望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欣喜若狂,立馬注冊成了用戶。

2008年10月19日,當天16時23分,他上傳了第一份經驗文檔到“星期八”,這份《自製特效祛斑美容麵膜》是他精心收集而來,且已有出售記錄了。

2008年12月2日,我上傳經驗文檔,參加活動,獲得了我在“星期八”的首筆收入。

隨後,仍忙裏偷閑,時不時關注、光顧“星期八”,但還沒有與他打得火熱。

2009年5月,易望開始在“星期八”活躍,並於6月2日通過身份驗證,成為一名實名製用戶。

2009年6月2日,易望在“星期八”發布了第一條經驗手記,他在手記裏寫到:“很高興認識星期八和星期八的朋友,感謝他們給我提供了一個讓自己的經驗和智力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平台。”

這條經驗手記,絕對是易望當時的真實感言,沒有半點虛假,也沒有一點修飾,他真的就是這樣想的。

6月2日,易望應聘成為“星期八”的第一位執業律師特約編輯。

至此,有不少朋友通過“星期八”這個交流平台開始與他聯係,並有網友希望與他交流,探討法律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