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多爾袞的心思(1 / 2)

距離雖遠,但前來迎接的官員士紳卻能明顯的看出這並非是大順軍隊。

至於看出的原因,大順軍隊可沒這麼多的騎兵,也排不出這麼整齊的陣勢,衣甲更不用說了,由於明清軍都裝備大量棉甲,所以遠距內並不能分清軍隊的身份。

眾人心裏頓時鬆了一口氣,麵露喜色。看來傳言是真的,賊軍為吳三桂所破。我大明又回來了。

一部分官員吩咐人抬出了早己準備好的天子使用的鹵簿法駕迎接準備太子回京登基。這可是從龍之功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新帝麵前留個好印象。注:鹵簿是我國封建社會帝王製度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解釋為“儀仗隊”,實際上鹵簿所涵蓋的內容比儀仗要豐富得多。鹵簿是專門也是直接為帝王的重大活動服務的。

一個王姓侍郎指著前麵的隊伍對眾說道,:“看見沒有,這就是吳將軍麾下的關寧軍,鄙人不才曾在鬆錦之戰時,為關寧監軍,是役,全軍皆敗,唯獨關寧軍依舊力戰建虜,大破虜軍。這關寧軍可謂是天下一等一的強軍,殺退闖賊,不足為奇,早在吾的預料之中,”

說完,還輕輕的捋了幾下,做出了一副諸葛亮料事如神的樣子。

眾人也紛紛附和,那王侍郎得到眾人附和,頓時得意極了,還真的當自己是諸葛亮了,在眾人麵前大發議論。

待到距離慢慢的縮小,眾人皆感覺有些不祥之感,一眼神較好年輕翰林看著逐漸靠近的。

咦,看旗幟好像不是我大明軍隊,是不是我看錯了,怎麼辦,要不要去問問王侍郎。由於對兵事了解不多,他即使看出了些不對,但也不敢確定。

而在此時的王侍郎正在對眾人大講特講他的輝煌戰紀,得意至極。忽然,一個翰林打斷了他。

對,你沒猜錯,這個年輕翰林就是張家玉,張家玉在家裏本來是要自殺的,可經妹妹的那句“這京城裏的官員十之八九都降了賊,縱使哥哥即便有罪,但也罪不死呀!”

而後仔細一想,我雖有罪,但戴罪立功豈不更好,我若死了,豈不是更對不起皇上,於是自殺的念頭就減了一多半。再後來,當聽說大批曾降順官員都出城迎接太子,便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一同出城去了。

“王大人,可否看看來者可是吳將軍麾下的哪位部將。”年輕翰林最終沒能按捺得住心中的疑問。提出了問題。

此時此刻的王大人心中一萬匹草泥馬跑過,你妹子,問的是什麼,老子一個文人,你問老子那些粗鄙武夫的事,我哪裏知道。

眾人也一聽年輕翰林的話,紛紛附和著說:“是啊,王侍郎,就給吾等看看這是來者可是吳將軍否。”

見眾人如此,王待郎隻好向遠處過來的軍隊看。

此時,多爾袞軍中,早有哨騎來報,說前麵發現了一支約千餘的隊伍,不知是何人領軍。

對此,多爾袞未太放在心上,獲悉大順軍已經撤離北京,他趕緊命令多鐸、阿濟格和吳三桂等帶領精兵火速追擊,目的是進一步重創大順軍,盡量截留被大順軍運走的金銀財物。他自己率領部分兵力於此時開往北京。

北京周圍,是不可能有什麼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力量的,他估計前麵所謂的軍隊就是漢人士紳組織起的青壯,心中奇怪。

這明軍精銳尚且不敢同我八旗野戰,今天怎麼一群僅千餘人烏合之眾就敢與我兩萬八旗精銳對抗,而並非選擇守城,這明狗何時有了這麼大的膽子。

咦,好熟悉的一支軍隊。嗯,真威武之師呀。

由於年輕時窮經皓首,研讀八股,所以王侍郎王大人的眼神很不好,用現代話講就是近視眼。

看了許久,也沒看清前麵的軍隊。隻覺得眼前的軍隊很熟悉。不過,這好像不是吳將軍的關寧軍。奇怪,不是關寧軍為什麼我會這麼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