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孫晟跟馮延巳一黨人馬早就不對盤,不但朝堂之上分庭抗禮,朝堂之下還要日日辯駁、兩看相厭,此事大家都有目共睹,包括當今帝王。

李璟這麼做,原因自不待言。

當今天子李璟,治國理政資質平平,但詩詞歌賦絕佳。平日裏什麼愛好沒有,就喜歡賞賞風月,吟詞作曲,和有同樣愛好的馮嚴巳可謂是相見恨晚。

馮嚴巳由擅作詞,又一手“南唐楷”折服文人大家,無不頂禮膜拜,李璟頗為傾佩。

先主指馮嚴巳做了太子少傅,也就是李璟的老師。兩人皆是才情卓絕,免不得有惺惺相惜之感。

俞伯樂遇見鍾子期,其中感情豈是孫晟能插足的?

如此一來,被李璟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宋齊丘,他的威脅竟還遠不如馮延巳。孫晟有如臨大敵之感。

尤其是近來不知道馮嚴巳在李璟耳邊吹了什麼風,李璟對孫晟的態度愈發淩厲,這讓孫晟的不安感愈發嚴重。

他淩坐主位,周圍宮人環立,手持盤器。可他心有意難平,此刻就是珍饈玉食也沒了滋味。

大勢已定,愁什麼都是枉然。

但這不意味著他會就此坐以待斃。

幾天後,右相府內庭圍坐了一幹大臣。下人已悉數屏退,庭外落針可聞。

下座竊竊私語,一片嘈雜。

孫晟道率先打斷:“今日找來諸位大人,不過是想與諸位商量些應對之策,如今的國勢,正是需要賢良之士挑起大梁的時候。可那“宋黨”五人何德何能,能得以重用治理國政?宋黨氣焰之盛,一方獨大,焉有不滅之理?眾位大人以為如何?可有高見?”

下座麵麵相覷,一概沉默。

眾人皆心知肚明,就因“宋黨”氣焰正盛,才要避其鋒芒。若因宰相這番話做了出頭鳥,出了事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相爺定會明哲保身,屆時又指望誰能保全自個?

孫晟本以為一番話既出,自有大波人馬擁圍,畢竟下座諸位與“宋黨”不和之人大有人在。誰曾想彼時竟無一人敢於表態。

周遭一陣尷尬。

孫晟正要發怒,下座忽傳一聲輕笑,像是淩波浮浪驚了一潭死水。隻見末座徐徐走出一人,身量頎長,言行舉止間透露些輕逸瀟灑,舉手投足間盡是風度翩翩。

孫晟心定睛,竟是韓熙載。

此人這些年處事低調,自己竟忽略了。更奇怪的是,他忘了請,人家居然自己來了?

韓熙載並非南唐的子民,他的父親原本效力於後唐明宗,後來為奸人戕害,被明宗殺之。可憐韓熙載正值少年,遭遇家門突變,無奈隻身逃至江南投奔徐知誥,做了秘書郎。

後來李璟上位,李璟看重他滿腹學識,許他先後做了大大小小的官,如今拜為中書舍人。

韓熙載為人放蕩不羈,不拘小節,而文人雅士曆來以端莊持重為標杆,故大多不願與之親近。

孫晟乃兩朝元老,觀人自有獨到之處。韓熙載博學廣見,李璟卻隻知其腹裏詩書,不知其為政之才,明珠蒙塵不過如此。

孫晟跟馮延巳一黨人馬早就不對盤,不但朝堂之上分庭抗禮,朝堂之下還要日日辯駁、兩看相厭,此事大家都有目共睹,包括當今帝王。

李璟這麼做,原因自不待言。

當今天子李璟,治國理政資質平平,但詩詞歌賦絕佳。平日裏什麼愛好沒有,就喜歡賞賞風月,吟詞作曲,和有同樣愛好的馮嚴巳可謂是相見恨晚。

馮嚴巳由擅作詞,又一手“南唐楷”折服文人大家,無不頂禮膜拜,李璟頗為傾佩。

先主指馮嚴巳做了太子少傅,也就是李璟的老師。兩人皆是才情卓絕,免不得有惺惺相惜之感。

俞伯樂遇見鍾子期,其中感情豈是孫晟能插足的?

如此一來,被李璟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宋齊丘,他的威脅竟還遠不如馮延巳。孫晟有如臨大敵之感。

尤其是近來不知道馮嚴巳在李璟耳邊吹了什麼風,李璟對孫晟的態度愈發淩厲,這讓孫晟的不安感愈發嚴重。

他淩坐主位,周圍宮人環立,手持盤器。可他心有意難平,此刻就是珍饈玉食也沒了滋味。

大勢已定,愁什麼都是枉然。

但這不意味著他會就此坐以待斃。

幾天後,右相府內庭圍坐了一幹大臣。下人已悉數屏退,庭外落針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