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探無底洞(上)(1 / 3)

費二爺好不容易當上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帶著手下夜巡之時,在大劉家胡同槍打了翻牆行竊的飛賊肖長安,可是沒抓住人,飛賊從他眼皮子底下跑了。官廳大老爺一氣之下,派給他一個難辦的差事——遷動韋家大墳。要不怎麼說“人走時運馬走膘,駱駝單走羅鍋橋”呢?五河八鄉巡警總局上上下下不乏精明之人,沒一個人願意出頭給老韋家遷墳動土,知道韋家根基深厚,怕捅婁子惹禍,據說墳中還下了鎮物,誰碰誰倒黴。窩囊廢卻因禍得福,不僅把差事辦了,還從中撈了許多好處,掙了個盆滿缽滿,樂得合不攏嘴,在北大關會仙樓擺酒,犒勞手下一眾兄弟胡吃海塞。怎知流年不利,又在四方坑攪了白蛇吃人,惹得冤魂纏腿。多虧了有個相識的——南門口擺攤兒算卦的崔老道,乃天津衛四大奇人之首,龍虎山五雷殿中偷看過兩行半天書,道法在身,玄竅在頂,飛天遁地之能不敢妄言,對付一個半個的妖邪綽綽有餘。緊著一通吃喝之後,他給費通出謀劃策,打去了白蛇五百年的道行。費通來南門口再找崔老道,答謝救命之恩。本以為一天的雲彩全散了,崔老道卻告訴他,飛天蜈蚣挨了你一槍,定會上門尋仇。這個飛賊神出鬼沒,來時無影去時無蹤,而且城府頗深、沉得住氣,沒有十足的把握絕不會下手,突然從黑處閃出來給你一攮子,到死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這一次你可是凶多吉少。三言兩語把窩囊廢嚇了個半死,連作揖帶敬禮,最後給崔老道下跪磕頭,說什麼也得讓他想個保命的法子。崔老道可不想引火燒身,來了個一退六二五,指給費通一條路,讓他去搬兵請將,找城隍廟紮紙人的張瞎子。

除了窩囊廢管轄的蓄水池四方坑,天津城西北角也有個臭水坑,民間稱為“鬼坑”。因為旁邊就是城隍廟,實際上是緊挨著的兩座城隍廟,一座是天津縣城隍廟,一座是天津府城隍廟。別看是兩座廟,供奉的可都是同一位城隍老爺,管轄的也都是九河下梢的孤魂野鬼。府廟門口有間小屋,別看屋子不大,倒也是紅磚青瓦,前有門後有窗,蓋得結結實實、規規矩矩。裏麵住了一個瞎老頭兒,天津衛城裏城外的老百姓就算不認識,也都聽過他的大名。此人本名張立三,外號“張瞎子”,以紮紙人紙馬為生,順帶看管廟中香火。以前有個迷信的說法,紙人不能紮得太像,否則會興妖作怪,可也得有胳膊有腿有人形,從開始的圍竹坯子,再到後來糊紙,最後還要勾繪五官,怎麼說也得有三分相似。張瞎子紮紙人的手藝在天津衛堪稱一絕,做活兒又快又好,瞪著倆大眼珠子的也比不了,大夥兒都說他眼瞎心不瞎。其實早在清朝末年,張立三曾是劫富濟貧的俠盜,躥高縱矮,一身飛簷走壁的本領不在肖長安以下。然而張立三行得端做得正,腦袋上雖然頂了個“賊”字,但是一向扶危救困,江湖上提起來沒有不挑大指的。後來壞了一對招子,自此退出江湖,娶鄉下的一個小寡婦為妻,在城隍廟紮紙人奉養老母,踏踏實實過日子,雖然瞎了雙眼,倒也逍遙自在。

費二爺好不容易當上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帶著手下夜巡之時,在大劉家胡同槍打了翻牆行竊的飛賊肖長安,可是沒抓住人,飛賊從他眼皮子底下跑了。官廳大老爺一氣之下,派給他一個難辦的差事——遷動韋家大墳。要不怎麼說“人走時運馬走膘,駱駝單走羅鍋橋”呢?五河八鄉巡警總局上上下下不乏精明之人,沒一個人願意出頭給老韋家遷墳動土,知道韋家根基深厚,怕捅婁子惹禍,據說墳中還下了鎮物,誰碰誰倒黴。窩囊廢卻因禍得福,不僅把差事辦了,還從中撈了許多好處,掙了個盆滿缽滿,樂得合不攏嘴,在北大關會仙樓擺酒,犒勞手下一眾兄弟胡吃海塞。怎知流年不利,又在四方坑攪了白蛇吃人,惹得冤魂纏腿。多虧了有個相識的——南門口擺攤兒算卦的崔老道,乃天津衛四大奇人之首,龍虎山五雷殿中偷看過兩行半天書,道法在身,玄竅在頂,飛天遁地之能不敢妄言,對付一個半個的妖邪綽綽有餘。緊著一通吃喝之後,他給費通出謀劃策,打去了白蛇五百年的道行。費通來南門口再找崔老道,答謝救命之恩。本以為一天的雲彩全散了,崔老道卻告訴他,飛天蜈蚣挨了你一槍,定會上門尋仇。這個飛賊神出鬼沒,來時無影去時無蹤,而且城府頗深、沉得住氣,沒有十足的把握絕不會下手,突然從黑處閃出來給你一攮子,到死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這一次你可是凶多吉少。三言兩語把窩囊廢嚇了個半死,連作揖帶敬禮,最後給崔老道下跪磕頭,說什麼也得讓他想個保命的法子。崔老道可不想引火燒身,來了個一退六二五,指給費通一條路,讓他去搬兵請將,找城隍廟紮紙人的張瞎子。

除了窩囊廢管轄的蓄水池四方坑,天津城西北角也有個臭水坑,民間稱為“鬼坑”。因為旁邊就是城隍廟,實際上是緊挨著的兩座城隍廟,一座是天津縣城隍廟,一座是天津府城隍廟。別看是兩座廟,供奉的可都是同一位城隍老爺,管轄的也都是九河下梢的孤魂野鬼。府廟門口有間小屋,別看屋子不大,倒也是紅磚青瓦,前有門後有窗,蓋得結結實實、規規矩矩。裏麵住了一個瞎老頭兒,天津衛城裏城外的老百姓就算不認識,也都聽過他的大名。此人本名張立三,外號“張瞎子”,以紮紙人紙馬為生,順帶看管廟中香火。以前有個迷信的說法,紙人不能紮得太像,否則會興妖作怪,可也得有胳膊有腿有人形,從開始的圍竹坯子,再到後來糊紙,最後還要勾繪五官,怎麼說也得有三分相似。張瞎子紮紙人的手藝在天津衛堪稱一絕,做活兒又快又好,瞪著倆大眼珠子的也比不了,大夥兒都說他眼瞎心不瞎。其實早在清朝末年,張立三曾是劫富濟貧的俠盜,躥高縱矮,一身飛簷走壁的本領不在肖長安以下。然而張立三行得端做得正,腦袋上雖然頂了個“賊”字,但是一向扶危救困,江湖上提起來沒有不挑大指的。後來壞了一對招子,自此退出江湖,娶鄉下的一個小寡婦為妻,在城隍廟紮紙人奉養老母,踏踏實實過日子,雖然瞎了雙眼,倒也逍遙自在。

費通也知道張瞎子當過飛賊,手段非比尋常,是江湖上響當當的人物字號,綠林道上的千裏眼、順風耳,於是別過崔老道,又趕去城隍廟找張瞎子求救。提起來倒不是外人,從輩分上說,費通還得叫張瞎子一聲“師叔”。舊時當巡警,均為師傅帶徒弟。過去講究天地君親師,哪行哪業都是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巡警入行後先得拜師,遞門生帖,寫明生辰八字、家世出身,立下字據,學徒三年。師傅傳授抓差辦案的門道、捕盜拿賊的手段,徒弟則要孝敬師父連帶師娘,不當差的時候幫著師傅家裏買菜、做飯、看孩子、幹零活兒,吃苦受累在前,領賞收錢在後。費通的師傅當年經常和張瞎子打交道,因為張瞎子以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飛賊,對賊道上的事了如指掌,官差遇上破不了的案子,往往會江湖救急,去求他幫忙。張瞎子得先分辨作案的是什麼賊,若是心黑手狠、喪盡天良、欺壓良善、坑害百姓,壞了道上規矩,那麼經他點撥,十之八九能夠人贓並獲。但張瞎子也講規矩,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替天行道的同行,張瞎子絕不會幫官府拿人,正因如此,江湖上沒人敢動張瞎子半根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