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書著眼全球,但並未忽視個人層麵的問題。相反,我要強調一點,在當代各種重大變革與個人的內在生命之間,其實有著重要的關聯。舉例來說,恐怖主義既是全球性的政治問題,也是一種內部心理機製。恐怖主義要發揮效用,靠的是按下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按鈕,劫持數百萬人的想象力。同樣,自由民主的危機不僅存在於國會和投票站,同時也存在於神經元和突觸之中。個人即政治,已經是老掉牙的說法。但在這個科學家、企業和政府都想侵入人類大腦的時代,這套老生常談卻遠比以往更邪惡。因此,本書不僅觀察個人行為,也觀察整個社會。

全球化的世界給我們的個人行為和道德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每個人都被困在許多無所不包的蜘蛛網中,這張網一方麵限製了我們的活動,另一方麵也把我們最微小的舉動傳送到遙遠的地方。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可能對地球另一端的人甚至動物產生影響,某些發生在單個人身上的事可能會出人意料地引發全球性事件,例如突尼斯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事件引發了政治運動;美國的幾位女性講出自己遭到性騷擾,便點燃了“#MeToo(我也是)”運動。

個人生活可能影響全球,意味著揭露我們自己的宗教和政治偏見、種族和性別特權,以及對製度壓迫無意的共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然而,這些目標真的能實現嗎?如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遠遠超出我們的眼界、完全不受人類控製、所有的神祇和意識形態都遭到質疑,我們又怎麼可能找到穩固的道德根基?

本書開篇首先概覽當前的政治和技術困境。20世紀結束時,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發生的巨大的意識形態鬥爭最後似乎是自由主義暫時勝出,民主政治、人權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似乎注定要征服整個世界。但一如往常,曆史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繼法西斯主義崩潰和共產主義受挫之後,現在自由主義也陷入了困境。那麼,我們究竟將走向何方?

這個問題之所以特別令人憂慮,是因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雙重革命,讓人類這個物種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從而對自由主義逐漸失去了信心。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一旦攜手,可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同時破壞“自由”和“平等”這兩個概念。大數據算法可能導致數字獨裁,也就是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數人不隻是被剝削,還麵臨更糟的局麵:如草芥般無足輕重。

我的上一本書《未來簡史》詳細討論了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結合,著眼於長遠前景,講述的內容可能涉及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本書則著重於已迫在眉睫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我想討論的議題不是無機生命的創造,而是這一切對福利國家和歐盟等特定機構的威脅。

本書無意涵蓋新科技的所有影響。雖然科技帶來了許多美好的承諾,但我想特別強調的卻是威脅和危險。引領科技革命的企業和企業家,自然傾向於高聲謳歌科技創造的美好,但對於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像我這樣的曆史學家,卻想盡快拉響警報,指出所有可能釀成大錯的地方。

本書第一部分點出我們麵臨的挑戰後,第二部分將探討各種可能的響應。臉譜網(Facebook)工程師能否使用人工智能(AI)建立起一個維護人類自由和平等的全球化社會?或許是否應該扭轉全球化的進程,讓民族國家重新掌握權力?又或許,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從古老的宗教傳統中找尋希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