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天地玄理(1 / 2)

不管外麵如何震蕩不安,大殿內的項劍都安之若泰,毫不分心。

他盤腿而坐,手執古簡長卷,細細地嚼讀著道門之籍。

天地萬物以及眾生的陰陽關係,還真是深奧啊!

陰陽是萬物以及眾生,各種事件,善惡報應的根源。

上古之人用陰陽作代表,就是給兩方起個稱呼,一個叫陰,一個叫陽。

上古之人就是用陰與陽表示雙方的關係。具體的又有五種狀態,即五行。陽是主動的,熱的,向上的,明顯的,清靜,剛強的,陰是與陽相反的。

陰與陽不是單純的對立關係,有陰必有陽,陰陽是互相的。古人用生克製化表示。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從外相上看,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有陰陽雙方,物質內部也有陰陽關係。

比如雷電,兩朵雲摩擦生電,這兩塊雲是陰陽的雙方,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都離不開陰陽關係。

表麵看是兩塊雲的作用,內部則是水中的電子與質子的作用。而雲發生碰撞的原因,是風造成的。風是陽,雲是陰,風與雲行成了陰陽關係,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

雲與雲形成了陰陽關係,而風的行成又是陰陽關係。如此再分析下去,沒有盡頭。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又各自有五行,合在一起就是十個,上古之人用十天幹表示,五個陰幹五個陽幹,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天幹。天幹的五行,有生克合衝的關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好分。便用天幹表示的是天地大環境。

表現在地球上又用十二地支,地支又分陰陽的五行關係,地支有地球上的關係,內部又蘊含著天地的影響。

所以,地支裏麵又包含著天幹。上古之人用易經講述天地萬物眾生之間複雜的關係,形成的原因,發展的過程,結果。

這是易經能夠預測的原理。

但這是一般的規律,經驗,不是絕對的,所以易經預測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萬能的。

有人為了名和利,把易經講成了萬能的,不懂得的又以為是愚昧。

上古之人把物質講成陰陽和三種狀態的東西,最終是道生一切。

眾生與萬物生存在天地間,如果天地不能容忍的話,眾生萬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人要學會感恩天地,尊敬尊重天地。

這樣,人們就不會違背與天地形成陰陽的關係。而天與地,它們內部也是有陰陽關係的,這就是各種自然界的災難原因。

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陰陽關係若惡化,就會產生外相。

對人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人類要研究它們的規律,結構,就能有用的利用,有害的能躲則躲,把災難降到最低。

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恩怨,都是由陰陽雙方和解。

萬物也是如此,最終平衡,化解,要不然就亂了。例如,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雙雙的陰陽關係不能調和造成的,它們之間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人類對自然的幹擾越來越大了,也會擾亂大地環境的平衡狀態。比如,在風水上,打井就會造成風水的破壞,而人類大規模的開礦等行為,同樣會幹擾它們本來的平衡狀態,從而使之產生陰陽對立,使其爭鬥起來,反過來對人們造成了傷害。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的,使它們內部加劇了陰陽對立關係,造成災難的增多。

一個國家的矛盾,如果有外邦第三者的幹擾,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和解,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激化,產生戰爭。

外因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煽風點火的作用,不是唯一的原因。

萬物是陰陽關係,人與眾生之間的也是陰陽關係。

宇宙萬物陰陽兩方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具體的行為是什麼呢?是怎麼形成的呢?那就是五行之間複雜的關係。

最基本的陰陽物質,也有對人有利的,也有對人有害的。

有利的叫仙氣,正氣,也就是仙人們練功時吸取的能量。另一種是有害的,叫煞氣。

煞氣相對於仙氣正氣來說,數量上要少得多,那是從總體上講的,但是在局部,有的煞氣也是很強的。煞氣與仙氣就是道炁形成的陰陽二氣。

一年當中,正月的陽氣正盛,正月十二下午到十三下午,煞氣很強,在這一段時間練功采氣,就容易對身體不利,功力境界越高的人感覺越明顯,其他時間也有,需要仙者去慢慢體會。

若在人世間,浪費幾十年的時間或者是一生,就是為了練成一個神通,死後與一般人是一樣的結果,這不是修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