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久別重逢的喜悅(1 / 2)

這一日為農曆五月初五, 嶽麓書院一行人順流而下,終於乘船到達瀟湘府。瀟湘府與獲鹿城的地理位置甚是相似, 接通南北。但發達的是水路,碼頭的船隻往來如梭, 商賈雲集, 熱鬧非凡。

“農曆五月初五,正值芒種, 六辰值日之時,諸事皆宜, 不避凶忌,此日為‘除舊布新’之日, 大吉。”

阿措掀開一頁黃曆, 隻聽得岸上喧雜極了, 撩起船簾,瞧見百姓們圍觀嶽麓書院的學生們上了岸。白明簡和楊琳也在其中, 一同下了舢板。

“從上岸起, 忘了你們的戶籍, 也別記得你們在這裏上過學。你們隻牢記一點, 自己來自嶽麓書院, 無論是在文筆、學識還是在氣度上,處處都要搶過山下的學生。我最聽不得的是‘天下第一書院不過如此’這句話!”張監院在岸邊與學生們說教道。阿措差點沒有笑出聲來, 監院張朋在嶽麓書院眾人之中最接地氣, 口裏不僅沒有謙恭忍讓的聖賢古禮, 他趾高氣揚, 爭強好勝的氣質像極了前世重點高校的教導主任,仿佛下句就要脫口而出“升學率,優秀畢業生”之類的話語。在此同時,碼頭上的商賈凡夫悄聲靠近,嶽麓書院是整個瀟湘地界乃至整個國家的驕傲,他們自然都認得學生們的衣服標誌,望向監院張朋和白明簡等十五人的眼神中是無限的羨慕敬畏。

張監院瞧著楊琳東倒西歪,猶如軟泥一般,大喝了一聲。“楊琳你看你還有書院學生的樣子嗎!”

楊琳連連搖頭,轉身又吐了,使得張監院說慣了的訓話,愣沒想起下句。

“哦……我嶽麓書院在山上是千年學府,在山下就是你們這些身穿玉『色』襴衣的學徒,有渾金璞玉之器,孤鬆淩霄之態,自上岸起,你們時時記得,事事做到,天下第一,當仁不讓……。”

在學徒隊伍的後邊,洛陽戶籍的馮少敏端著下巴,聽在這裏,對著楊琳忍俊不禁。“楊兄,你這暈船的本事也算是無人能比,若是地方官學要考教此事,當屬我嶽麓書院第一,無人能搶了去。”

一旁的白明簡哪容得他打蔫諷刺,拍著楊琳的肩膀,替他作答。“馮兄客氣,同窗友愛,楊琳滿腹經綸,口若懸河,自是不介意出借這點過人之處。諸位同學,不一塊來點嗎?”這話聽得眾人皆驚,而馮少敏當即胃就翻騰開了,遠遠離了他們兩個。

楊琳給白明簡豎起大拇指。“厲害,我自己都聽得惡心。”

瀟湘府的地方官學早已知道了消息,派出府學教授四員,遣著十五架直轅車在碼頭等候監院一行人。在古代,書生除了在科舉製度上寒窗苦讀,也有遊學之風盛行一時。比如縣記有載“學官、學職月有請糧,諸齋生員日行二膳,遊學之人無所歸者,亦日有以贍之。”州縣官學的教職員工有薪水,在籍的秀才有夥食,從外地過來遊學的人倘若缺乏經費,官學也要適當給予補助。自然嶽麓書院作為天下書院之首,它的學徒下山交流,到了地方官學之中便不是名義上的“遊學”,更似是後世所說的“公派交換生”。

白明簡和楊琳隨著眾人走在最後,楊琳吐的頭昏眼花,雙腿像踩著棉花一樣,而扶著他的白明簡頻頻回望,眼神有些悵然若失。阿措站在船上正捂著嘴笑的開心,撞見自家少爺失魂落魄的眼神,不知怎地,心猛地跳了一下。

“分別又不是第一回,我這是……惱人的青春期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呢。”她急慌慌地放下船簾。

阿措因之前張監院說與她安排住所,故收拾了包裹,一直在三擼船上等候。然而日上三竿,也不見張監院派人接她,她候了半日腹中饑餓,與艄公說了一句,就提著包裹,上岸覓食去了。

瀟湘府是座水城,各個碼頭都有一條河街,臨河的房子一半著地,一半在水,有不少女子身穿琵琶襟,下著八幅羅裙,出頭『露』麵在擺攤叫賣,裝扮與漢族少女相異。她在嶽麓山上聽肖伯翎講過瀟湘府地界有些地方是由少數民族管轄,遵循土司製度,如今太平盛世,被帝國詔順,與漢人通商交易頻繁,雜居於此處。這也使得瀟湘府民風開放自由,即便是漢族『婦』女也不過多受那繁文縟節的約束,阿措把自己的臉塗得極黑,獨自走在街上,並沒有路人多看她一眼。

阿措正在夷族婆姨的攤子上吃著一碗米花,米花是用糯飯盤結其他各種米飯,再由油煎炒出鍋,又軟又香。她蘸著梅子水,吃的正興起,就聽到遠處有人喊道:“小無賴,你往哪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