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險象橫生4(2 / 2)

吃了一次虧的逍遙王哪裏敢有絲毫怠慢?忙以鋼刀應對,這樣戟來刀往,舞起一大圈刀戟之花,一時間難以分出勝負。朱秉臣向著眾軍喊道:“兄弟們,殺敵衛國的時候到了!”已拍馬縱向敵陣,向張順出招。身在朝廷十數載的張順乍一見朱秉臣那一身英雄怒氣,心中不免有些畏懼,然而事已至此,自己隻有拚他一把了!他已沒有退路。於是,拍馬上前,拔出寶劍,與朱秉臣的鋼刀拚打起來,雖說他常以文事聖上,然而天資聰穎的他自幼在青蓮門習得師傳的武學精髓,雖久卻並未忘懷,每於閑時,時常拿出來演習一番,琢磨揣測。這樣朱秉臣的剛猛之功施在他身上,總被他的陰柔巧奪之功化解,一時間,竟難以奈何得了他……

在四名頭領的周圍,遼宋兩軍兵士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一陣死拚爛打,頓時混成一團。幾名丐少年膽氣衝天,將自己那拿手玩意兒再度施展開來,也是小有戰績!

如此這般,混戰了約摸兩刻鍾,雖說朱秉和端正略占上風,可麵對四圍之攻,宋軍漸顯不支,丐少年究竟是年少,拚著渾身解數,末了,體力難支…..

逍遙王麵對昔日的強敵,內心深處怎不生怯?隻是回首顧盼一下眾軍的局勢,不禁發出一股野性,大聲道:“大敗宋軍!回去咱們個個加爵進祿!”這一聲呼喚,立即在遼方軍隊中引起一陣反響,向宋軍展開經猛烈的攻擊。

這一下,宋軍明顯處於劣勢,久戰數量戰備遠勝於自己的敵軍,宋軍已筋疲力盡,雖然個個心中不服,身手卻已不聽使喚。

朱端二將相互對視一眼,朱秉臣向宋軍呼喚道:“兄弟們,咱們已盡了忠心,隻是力不從心,大宋也怪咱們不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請弟兄們隨我殺出一條血路,逃得性命再說!”說著,便甩開與張順嬲纏在一起的兵刃,奪路而逃。逍遙王倒沒有急追,而是命令手下兵士把好關口,阻攔宋軍逃奔。端正也棄下張順,逃了出去。

眾宋軍士卒聞得將領的號召,先是一怔,後來便分作兩拔兒:一少部分隨二將逃奔,其餘的留下來死戰。朱秉臣與端正已奔出百十米遠近,回頭大聲呼喚道:“要命的快出來!左亮,你們難道也等死麼?”左亮和自己的兄弟們聞言,憤怒的臉上露出思索的表情,一瞬之間,便齊向外奔去,並對眾宋軍道:“大家想想看,死戰有什麼意義?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先走一步吧!”宋軍中有人大罵:“軟骨頭的小雜種!要走你們走,有什麼好說的?”眾丐少年似乎毫不生氣,相呼喚著拍馬向外奔去。這一次,又有一大批宋軍奔了出去。遼軍加強了包圍的力度。

麵對眼前的局勢,逍遙王鎖緊了眉頭,看看一臉茫然的張順,轉頭向死戰中的宋軍道:“你們的頭領已經逃走了,如果你們願意降服,到了我們這邊,自是待遇優厚,決勝於宋廷給你們的那微薄的俸祿……再說了,宋廷暗弱無能,手下盡是些無用的膿包——方才那兩名威風凜凜的將領還不是見證?哪裏抵得過強盛開明的大遼國?大丈夫相機行事,你們何不棄暗投明?”

一番慷慨陳辭到了宋軍兵士的耳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從則辱,抗則敗,是降是戰,全在此一念之間!

於是,包圍圈中的宋軍分成兩拔兒——一拔兒已打算忍辱偷生,隻是暫且沒有表現出來;另一拔頑抗分子將脖子一擰,已作好拚死的準備。

這時,張順開口了:“降遼才是明智的選擇,我身在宋廷多年,早已看夠了宋朝百官的無能與腐敗,宋廷危機四伏,兄弟們何不為自己謀得一條出路?”這深情的以自身實感所做的勸慰更是有理有據。

宋軍已明確分成兩派,一派戰,一派降。逍遙王定了定神,便下令歸降的宋軍和己部軍隊剿滅那批頑抗分子。

這時,沒能逃出去的那幾名丐少年再次道:“張伯說得有理,咱們不能執迷不悟啊!我們願降!隻是肯請將軍暫且饒過他們,我定會說服他們降服的,這樣也可以給遼軍增一股力量啊!”說著,目光已是朝向逍遙王。

這叱吒風雲的逍遙王乍一看這幾名年紀輕輕的少年人,心中便多了幾分喜愛,笑道:“哼,小小年紀,便足見明斷大器!好!本將軍就看在你們的麵子上,暫且不與他們計較。兄弟們,咱們現下要向澶州進發,去那裏和大部隊會合!待滅了宋朝,一齊享榮華,受富貴!”宋軍中響起一起罵聲:“賣主求榮的軟骨頭!不得好死!”——這正是那起頑抗到底的宋朝軍士。幾名丐少年看了他們一眼,不知是惋惜還是別的什麼意味。

逍遙王聞言,重重地“哼”了一聲,“死不回頭的賤骨頭!收了他們的兵器,押走!”丐少年再次看了他們一眼,似是長長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