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的武器:薩裏沙長槍(2 / 2)

==使用曆史==

因為馬其頓人先前吃過大敗,腓力即位時馬其頓人士氣低落,腓力用這需兩手使用的強大長矛來訓練士兵,結果這種戰術攻無不克,使虛弱的馬其頓王國變成強權,擴張許多疆土,最後成為希臘霸主。

腓力二世之子,亞曆山大大帝繼續使用這套戰術和武器東征波斯帝國,接連征服埃及、波斯、北印度,且連戰連勝。

使用薩裏沙的方陣在亞曆山大各大會戰皆占重要角色,因為它的正麵堅不可摧,波斯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戰役中企圖用刀輪戰車來突破馬其頓方陣,但終究宣告失敗。在加上其它兵種如夥友騎兵、輕裝步兵等相輔相成,組成多兵種聯合作戰係統,使得亞曆山大靠這套體係幾乎征服西方的已知世界。

在亞曆山大遠征後期,亞曆山大逐漸減少薩裏沙使用的比重,方陣中前麵五排和最後一排仍是手持薩裏沙長槍,而中間則是東方的輕裝投射部隊,不過這套新戰術因亞曆山大劇逝而撤銷。

繼業者戰爭之時,一些學者認為因為各繼業者都使用薩裏沙的軍隊,而把薩裏沙長槍拉得更長,甚至達到6.4米,遠長於亞曆山大時期,但最後因太笨重而縮短。

在亞曆山大繼業者以後,似乎隻有伊庇魯斯的皮洛士能維持高水準的薩裏沙戰術係統,但隨著羅馬中隊戰術(maniple)崛起,皮洛士甚至要苦戰才能擊退羅馬人,得到勝利。

希臘化時代中,薩裏沙仍使用於希臘和希臘化國家中,尤其是繼業者王國的軍隊中,希臘城邦聯盟也紛紛放棄原有的作戰方式,改用薩裏沙長槍。

在這段時期,薩裏沙戰術中的多兵種作戰逐漸衰退,越來越依賴重步兵對決。在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對抗托勒密埃及托勒密四世的拉菲亞戰役,就是典型的薩裏沙方陣互相對抗的戰役。

因為繼業者國家越來越依賴薩裏沙所組成的方陣來決定勝負,來取代腓力、亞曆山大時期的多兵種聯合作戰。在後期,騎兵占全軍比例下降,也使保護方陣側翼的騎兵越趨虛弱,在加上訓練不再精實,使得薩裏沙的缺點更顯而易見。

羅馬人因此可以利用薩裏沙長槍地形適應差,變換陣形慢、脆弱的側翼等缺點,數次擊敗馬其頓方陣,最終在彼得那戰役擊敗馬其頓軍隊。在羅馬統治希臘以後,薩裏沙長槍被羅馬短劍(gladius)所取代。

==========

有關第五卷第十三章艾倫的武器,其實想了頗久。原本是打算讓他拿雙斧,或者是巨石斧這種比較有魄力感的武器。

後來無意中找到了薩裏沙長槍的資料,發覺這種完全不適合單兵作戰的武器超適合他,就讓他的武器從斧頭變成薩裏沙長槍。

長棍、長槍類武器隻要超過三米以上,就會因離心力的問題而變得非常難控製(請拿自己家中曬衣竿或是長竹竿來甩就知道,家中器物若有破損作者概不負責),不論是投槍或是長矛都是這樣。

不過這是奇幻世界,所以不用計較太多~(被打)[[[\/chapters\/20125\/22\/21318616347330024842687503995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