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裏沙長槍
==馬其頓方陣和薩裏沙長槍==
薩裏沙(希臘語:σ?piσa)長約3.6到6.4米(12-21英尺)。其經由腓力二世引入馬其頓方陣,來取代先前的希臘長槍(dory)。
薩裏沙長槍光是槍尖的部份即約有50公分,其尾部裝有銅釘使重心後移保持平衡,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
又因薩裏沙長槍相當長,需要一個金屬環把兩根普通長槍相接而成。薩裏沙這個名詞到了拜占庭時期也被使用,指步兵所持的長矛。
在馬其頓騎兵中也配屬類似薩裏沙長槍的騎槍,稱之為緒斯同(xyston)。
==組成和使用==
薩裏沙長槍由韌且彈性的山茱萸木所製造,所製的長槍非常重,若4.5米的薩裏沙約有5.4公斤,若5.4米的薩裏沙則有6.5公斤。
它的鐵製槍尖呈葉形,槍尾釘(butt-spike)是銅製,它可以釘在地上來抵抗敵人步兵衝鋒。另外步兵在持槍時,槍尾釘也可以使槍頭槍尾重心保持在中間以利使用。
另外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又因長槍相當長,需要一個銅環把兩根普通長矛相接而成。
因為薩裏沙長槍又長又重,需要兩隻手來使用,因此步兵的盾牌使用較略小約60公分的輕盾(pelta),其輕盾持在步兵左手前臂上,盾牌還用一條帶子懸掛在脖子上,使左手可以騰出來幫助持槍。
薩裏沙長槍設計如此長,主要是步兵組成方陣後,可以用此槍輕易對付其他步兵相對較短的兵器,如希臘重裝步兵約2到3米的希臘長槍。另外,薩裏沙因為太長,以至於單兵作戰時不利揮舞,它必須組成方陣才有威力。
==戰術==
使用薩裏沙所組成的方陣,適用於平坦開闊的戰場,因為破碎地形會使方陣產生破裂,這容易被敵人擊破。薩裏沙方陣在進行衝鋒前,會先形成密集隊形或形成更密的壓縮陣形(synaspismos)。
密集的方陣可以造成一道「長矛之牆」,因為薩裏沙之長,使方陣前麵五排的矛頭都可以攻擊敵人,因此每列正麵前都有五個矛頭,就算敵人躲過第一支矛頭,後麵仍有四支等著他。
薩裏沙方陣中後五排的士兵把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使長槍傾斜,一來準備替補前方戰友,二來也可以阻擋箭矢,在更後排的士兵則把薩裏沙長槍立於地上,作阻擋箭矢用。
薩裏沙長槍所形成的馬其頓方陣,被認為其方陣正麵銳不可擋,除非使用同一戰術,不然要擊敗它就必須讓它陣形破裂,或者從側麵或後麵攻擊它,因為方陣側麵或後麵相當脆弱。
持薩裏沙的方陣轉換正麵方向較慢,希臘化時期的曆史學家兼指揮官的波利比奧斯就認為薩裏沙長槍缺點太笨重,當側翼受到攻擊時沒法迅速回應。然而這可以藉由精實嚴格的訓練來加速變換陣形的速度。
在亞曆山大大帝時期,持薩裏沙的馬其頓士兵可以快速舉起超長槍,整齊劃一來改變槍頭方向,且靈活變換各種陣形。在對附伊利裏亞人時,亞曆山大就展現過這種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事操演給敵人看,使對方看得目瞪口呆。
另外,在繼業者戰爭中,持薩裏沙的銀盾兵就展現過,當側翼受到敵人騎兵威脅時,經驗豐富的薩裏沙方陣可以快速轉換方陣槍頭方向,使敵人騎兵不敢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