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決戰,戰國的曆史將被改寫,不過事實是沒有發生決戰。
白天進入小幡城休整兵馬的家康軍,在深夜起來行動,他們悄悄地回到了小牧山。在上條宿營的秀吉,早晨起床後,也忘記了“明天在小幡城決一雌雄”的豪言壯語,默默地撤回了樂田。
家康為何要撤回小牧山,前麵已經講過。
他考慮秀吉軍有可能在天亮時殺到小幡城來,故在此之前他悄悄棄城而走。秀吉也在入夜後改變了方案。
(如果小幡城已是一座空城的話,負氣殺向它會怎樣?)
現在無法確認秀吉什麼時候想到這一點的,不過可以肯定,當他想到這一點時,一定愕然生懼,臉色大變。
秀吉這樣的名將,以傾巢之兵圍攻小幡城,得的卻是座空城,傳揚出去,豈不終身為天下人所笑。如果這時再被人趁機將犬山城奪去,更將落下萬世的笑柄。
(是呀!這可不是一座想圍攻就可圍攻的城堡啊!)
不用說,秀吉在天亮前已派人出去進行了偵察,但到天亮時,秀吉卻忽然改變了命令:
“我今天不想打仗了。休整一下吧。休整休整,哀悼勝入。”
就這樣,秀吉以為盟友池田勝入吊靈的名義,率軍撤回了樂田。
可是,回到樂田,秀吉得悉家康確如自己所料在天亮前回到了小牧山後,又陷入了新的苦惱。
(我過去倒把家康給看輕了……)
這是秀吉一生中從未有過的大失算、大意外。要知道,秀吉過去從未失敗過,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秀吉從不放棄努力,從不感到悲觀。
但是,這一次卻讓家康給好好戲弄了一番,甚至連一次麵對麵交手的機會都沒有找著。
(那家夥,都在想些什麼?)
秀吉覺得對方就像春風一樣輕柔。隻要能交上手,就必定戰勝對方,但現在見不著麵,有什麼辦法?
(那家夥,是否有意避免與我交戰?)
秀吉不愧是頭腦敏銳之人。他靈機一動,意識到了這一點,一個意味深長的全新世界呈現在他的眼前。
(從道理上講,大家都曾擁戴過織田信長,我對秀吉本人並無夙怨,所以才盡力避免龍虎相爭似的決戰。池田勝入,隻因他侵入了我的領地,所以我隻得將他殲滅。對於沒有侵犯我領地的人,我不做無謂的搏鬥。)
秀吉覺得家康似乎在這樣辯解。
(所以我又回到小牧山閉關自守。築前殿下,你準備怎麼對付我?)
秀吉仿佛受到如此詰問,心中極不快活。
(這家夥倒不僅僅考慮到我秀吉,胸中還有更深遠一層的考慮呀!)
想到這裏,秀吉的鬥誌又如火般燃燒起來。
“不,我豈能輸給家康!”
雖說如此,但秀吉終歸不能僅僅圍著小牧山,與家康長期對陣。他首先要考慮大阪方麵留守部隊的情況,也要想到紀州方麵的事情,同時還要注意四國方麵的長曾我部和毛利等的動向。
在小牧山可以全力以赴的家康,與必須考慮全日本武將的人心向背的秀吉,無論在立場上還是在規模上,都有著不可同日而語的輕重之別。
“喂,來給我把鎧甲卸下。為勝入吊喪,穿著武將的披掛可不行。給我換上便裝,今天這一天我就做佛事了。”秀吉難得地脫下了武裝,隨即陷入沉思。
(家康無心決戰,而我卻緊追不舍,這樣苦苦糾纏尋求決戰,到底有沒有必要?)
“我是威震全日本的大將軍,家康頂多不過是個聞名於海道的武士而已。”
秀吉一麵給勝入的靈位獻香、獻花,一麵思考,他感到應該放棄一切先入為主的觀念,從這場戰役一開始重新檢討一番。
勝負之星
在旁觀者看來,秀吉一生,正如他自稱的那樣,是“太陽之子”的一生。
但是,六十三年漫長的一生中不可能總是碰上好運,從在信長手下開始嶄露頭角以來,秀吉親身經曆了無數的冒險和戰鬥。
無論遇到什麼事,他皆全力以赴。正是他身體力行的積累,為他鋪開了一條幸運的大道,而絕非如人所言,他頭上有一顆幸運之星照耀。
在其一生的大小戰鬥中,沒有成功的隻有兩次。一次當然是後來的遠征朝鮮之役;另一次則是這次與家康的作戰,後人稱之為“小牧—長久手之役”。
(沒想到對方這樣棘手。)
這大概是秀吉當時的真實感受吧。秀吉在樂田過了一夜後,翌日移居小鬆寺,開始慎重地修改作戰計劃。自然,警戒不可放鬆。
小鬆寺以南一帶是二重堀和田中,以西是飛保和曼陀寺,以北是青塚、小口、樂田、羽黑、五郎丸。秀吉在上述各方布置好人馬嚴密警戒後,自己回到小鬆寺營中,傳令佑筆大村由己來下圍棋。
“由己,由己,勝入齋的慰靈式也結束了,我現在沒事幹,你來跟我下棋吧。”
由己聽完後眼睛睜得溜圓,但也隻好搬來棋盤。
這時正是各營將士最緊張的時候,他們擔心家康的主力隨時可能從小牧山殺來。
“大將軍今天還要指揮全軍作戰,現在下圍棋恐怕……”
“噢,家康要是出來,我們馬上出去就行了。在他出來之前,總得找些事幹嘛。”
“這麼說,大將軍是認為家康今天不會出來了?”
“不錯,家康小子也累了吧。”
說完這句話,秀吉抓過平時難得下的黑棋來,微微一笑。
“好啦,今天我下黑棋,你可得當心呀。”
“這是沒有先例的事,高手怎能持黑呢?”
“有時與對手調換一下立場,也是很有趣的。開始吧,我先鞏固這個右角。”
說著他在棋盤上下了一子,然後低聲說道:
“我派有暗探在家康營中,所以知道他今天不會打過來。”
這是一種典型的秀吉流的做法。其實秀吉並沒有什麼暗探。在將士們都急躁不安時,他這樣一邊下棋,一邊重新考慮戰術,完全與士氣有關。表麵上他表現出一副信心百倍的樣子,內心中卻在告誡自己:現在可到關鍵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