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當上關白?”
“是的。羽柴說,隻要他能當一段時間的關白,他就把京城重建一新。為此,必須要借助近衛、九條兩本家的勢力。我想近衛家大抵沒問題會同意,但九條家的頑固老爺子不知怎麼想,便去事先摸摸底,誰知碰了個大釘子。那個老頑固……”
“說了些什麼,九條那老家夥?”
“他說我家是藤原家族的總本家。不行!想把平民家的兒子收為養子,弄錯了吧……而其實我一直以為總本家是近衛家,所以收養子之事也是準備拜托殿下的,可是那位老爺子……”
“喂喂,菊亭。”
“有何吩咐?”
“你是想讓我跟那老爺子幹一場吧?”
“您覺得我是這樣想的嗎?”
事情涉及本家問題,不可輕易從事。“不過我與九條打一場也行,因為你的想法並非全無道理。”
前久的意思很簡單:也不用什麼公開的儀式了,有了他這位藤原氏的長者首肯,羽柴從今天開始就可以使用藤原姓了。關白的任命以後再說,但是不會有問題的。
“好吧,那我就立即告訴羽柴這麼辦。”
菊亭晴季心想這下萬事大吉了。
羽柴築前守藤原秀吉——隻要有了這個稱號,做上關白,就不用太拘泥於非做什麼養子了。萬一誰要提出異議,就說羽柴實際上是近衛殿下的養子,對此前久也不會生氣的。
(現在該做的就是趕快修整陽明殿。)
他派了一個信使告訴曾呂利,讓他安排此事。
秀吉從此由“平秀吉”變成了“藤原秀吉”。近衛殿的修複也開工了。這件事自然也傳進了九條植通的耳朵裏。
植通十分憤怒,吩咐家人道:
“聽說最近有個叫羽柴的人使用上了藤原姓,你們派人去調查一下,看看他這樣僭稱得到過誰的允許?”
使者來到菊亭晴季處調查,晴季毫不客氣地把來人趕了出去,他告訴來人說:
“那還用說,當然是得到了一族之長近衛前久公的許可。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嗎?”
“什麼,一族之長?我們藤原一族之長,自鐮足公以來就一直定在九條家……”
使者剛一說完,晴季嘿嘿一笑,說:
“那是九條家的說法,近衛家可不是這樣說的。鐮足公以後的正統血脈一直是近衛家。龍山公說過,一族之長允許了,誰還會有看法。我們認為有理,如你們有看法,可以上近衛家去得到龍山公的允許再來。”
他想,這樣一說,那個老頑固也會就此罷休吧。
但是,植通並不罷休,可以說已經是想罷休也不能了。他曾經拒絕過的藤原秀吉,剛升任為內大臣,其生母成了“大政所”,其妻成了“北政所”。
不言而喻,這是通向關白之路。
“近衛小子,竟把關白之位給賣了出去。現在的對手已不是菊亭了,必須與近衛進行決戰了。”
說起來,這位時年八十一歲的植通也並非等閑的公卿。他師從外祖父三條西實隆(《實隆公記》的著者),其學問在一門之中名列第一。年輕時避京城戰亂逃到堺地,在此又曾勤學苦練,研習武藝。
“什麼……當上關白?”
“是的。羽柴說,隻要他能當一段時間的關白,他就把京城重建一新。為此,必須要借助近衛、九條兩本家的勢力。我想近衛家大抵沒問題會同意,但九條家的頑固老爺子不知怎麼想,便去事先摸摸底,誰知碰了個大釘子。那個老頑固……”
“說了些什麼,九條那老家夥?”
“他說我家是藤原家族的總本家。不行!想把平民家的兒子收為養子,弄錯了吧……而其實我一直以為總本家是近衛家,所以收養子之事也是準備拜托殿下的,可是那位老爺子……”
“喂喂,菊亭。”
“有何吩咐?”
“你是想讓我跟那老爺子幹一場吧?”
“您覺得我是這樣想的嗎?”
事情涉及本家問題,不可輕易從事。“不過我與九條打一場也行,因為你的想法並非全無道理。”
前久的意思很簡單:也不用什麼公開的儀式了,有了他這位藤原氏的長者首肯,羽柴從今天開始就可以使用藤原姓了。關白的任命以後再說,但是不會有問題的。
“好吧,那我就立即告訴羽柴這麼辦。”
菊亭晴季心想這下萬事大吉了。
羽柴築前守藤原秀吉——隻要有了這個稱號,做上關白,就不用太拘泥於非做什麼養子了。萬一誰要提出異議,就說羽柴實際上是近衛殿下的養子,對此前久也不會生氣的。
(現在該做的就是趕快修整陽明殿。)
他派了一個信使告訴曾呂利,讓他安排此事。
秀吉從此由“平秀吉”變成了“藤原秀吉”。近衛殿的修複也開工了。這件事自然也傳進了九條植通的耳朵裏。
植通十分憤怒,吩咐家人道:
“聽說最近有個叫羽柴的人使用上了藤原姓,你們派人去調查一下,看看他這樣僭稱得到過誰的允許?”
使者來到菊亭晴季處調查,晴季毫不客氣地把來人趕了出去,他告訴來人說:
“那還用說,當然是得到了一族之長近衛前久公的許可。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嗎?”
“什麼,一族之長?我們藤原一族之長,自鐮足公以來就一直定在九條家……”
使者剛一說完,晴季嘿嘿一笑,說:
“那是九條家的說法,近衛家可不是這樣說的。鐮足公以後的正統血脈一直是近衛家。龍山公說過,一族之長允許了,誰還會有看法。我們認為有理,如你們有看法,可以上近衛家去得到龍山公的允許再來。”
他想,這樣一說,那個老頑固也會就此罷休吧。
但是,植通並不罷休,可以說已經是想罷休也不能了。他曾經拒絕過的藤原秀吉,剛升任為內大臣,其生母成了“大政所”,其妻成了“北政所”。
不言而喻,這是通向關白之路。
“近衛小子,竟把關白之位給賣了出去。現在的對手已不是菊亭了,必須與近衛進行決戰了。”
說起來,這位時年八十一歲的植通也並非等閑的公卿。他師從外祖父三條西實隆(《實隆公記》的著者),其學問在一門之中名列第一。年輕時避京城戰亂逃到堺地,在此又曾勤學苦練,研習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