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然實行嚴格的丈量土地後,這位庶民關白不禁發出“日本狹窄”的歎息。將領土與人口相比,這個國家是何等的狹小軟弱啊!
織田信長隻是在空想中想到的偉業,秀吉認為自己能夠使其實現。正因為此,出兵朝鮮便成了他不可動搖的狂想。
把關白之位讓給秀次而自己成為太閣殿下的秀吉,深感日本領土之狹小,隨即便將變更日本的土地測量製度提上日程。
秀吉時代以前,日本的耕地一反(一反等於9.92公畝)是三百六十坪。把一坪的收成作為一個人一天的口糧,一年三百六十天,因此就把一反田規定為三百六十坪。
而秀吉把一反定為三百坪,每一反田減少了六十坪,這就等於增加了土地的總反數。
身為百姓兒子的秀吉,為什麼采取增加土地總反數這一手段呢?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秀吉內心的另一個秘密:他非常想盡量多分一點土地給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各位諸侯。
當然,當時的耕作方式也有所進步,過去三百六十坪的水田可產的稻穀,現在三百坪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多少增加一些給部下的俸祿。秀吉對部下的這種心情是不應忽視的,這也是他向海外擴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以目標的狀況來說,我連賞賜有作為的家臣的領土都沒有了……”
這一想法,像噩夢一樣糾纏著秀吉直到最後。
雖然如此,人們也並不想過度替秀吉辯護。像奈良縣興福寺多聞院的英俊和尚,他對秀吉海外擴張的野心就進行了批判。
英俊的擔憂代表了一般庶民的心情。
開戰一個多月後,英俊這樣記述:
“在高麗占領了六郡,丈量土地,修築城池。掠奪當地器物、女人、小孩無數,其國民實在太可憐了。我十分悲傷,不勝同情之至……”
大概從那時起,日本國內就實施了戰時體製,加強了地畝丈量,增加年貢,以賦役為名不斷征用人力,人心動搖得非常厲害。戰爭本身的罪惡無比深重。
倒行逆施
成為太閣後,秀吉如果不從戰爭中尋找生存的意義,而是將其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內政改革上的話,那將會怎麼樣呢?人們常常如此假設。當然,無論如何,這些假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空想。
“難道還能再樹外敵?”
諸侯們中的長老幾乎都寧願不說話了,因為他們看出這是與他們的人生觀不相容、故意將船駛向毀滅的青年人般的冒險。
敏感的秀吉並非沒有注意到這種氣氛,他所采取的針對這方麵的對策,個個都考慮得非常周密。
當年信長曾說過:“照你的本事,用你的機智去奪取吧,奪到的領土任你支配!”
信長總顯得有些過於大膽,而秀吉則采取了比當年更進五步或十步、周密的總體戰略。
毋庸置疑,出征朝鮮的全軍指揮者是太閣秀吉,在其直屬的參謀機構裏,他故意避開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蒲生氏鄉、黑田如水等長老幫。
對秀吉的命令能夠立即加以執行的,似乎隻是那些精力充沛的中青年。
這也是後來失敗的最大原因。但是當時秀吉必定是認為長老們關於戰略的慎重議論反而會妨礙戰略的實施。
因此,他讓淺野長政、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穀吉繼、長束正家、木下吉隆等人進入機要機構參與策劃決斷。
當時,日本的軍糧基地是畿內、東海、東山、北陸、山陰、山陽、南海、西海八道,總量為二千二百五十三萬石。根據以前的征用慣例,每一萬石二百五十人的話,那麼大約可以征用五十六萬三千人。從中扣除那些在領國後方服勞役的人外,一共動員了三十三萬多人。
其中的二十萬作為外征軍,駐守名護屋大本營的約十萬,擔任京城守衛的三萬。
出征諸將中的主要人物有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宗義智、鍋島直茂、黑田長政、大友義統、毛利吉成、島津義弘、福島正則、戶田勝隆、長曾我部元親、蜂須賀家政、生駒親正、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立花宗茂、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細川忠興、加藤光泰、脅阪安治、加藤嘉明、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淺野長政等。不用說,德川家康以下的長老幫們也隨軍出征。
財政、糧草、運輸等計劃均由長束正家執行,旁係藩的指揮監督權均被世襲的諸侯即內藩(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的人所取代。總指揮官是名護屋大本營的秀吉,其下的文祿一職是宇喜多秀家(在慶長以後擔任該職的是小早川秀秋)。這種人員構成能使秀吉的命令一分鍾也不耽誤地被付諸實施。
出征的部隊從正月起就早早地著手準備了。小西行長、鬆浦鎮信、有馬、大村、五島的先頭部隊一萬三千七百人,二月一日從名護屋乘船出發,第二支隊的加藤清正、鍋島直茂、相良長每等率兩萬二千八百人跟隨其後。
從第三支隊直至德川家康的第十六支隊,另外還有兩支編外人員,加上運送這些人員的水手,各位大將的麾下及仆從,原定二十萬,其實已達到二十八萬一千八百四十人了。
萬事俱備之後,總大將太閣秀吉打算同以前討伐關東時一樣,在吉利的日子三月一日從京城出發。
可是,這一計劃未能實現。這是因為總大將秀吉患了流行性結膜炎,三月一日這天去了名護屋,未能出發。
這件事,若是換了別人肯定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而對這次戰爭不很讚成的後陽成天皇也在公卿們的陪同下出來送行,本來是完全準備好了,但是在吉利的三月一日出發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秀吉立刻給前線的加藤清正寫信,通知他出發的日期延至三月二十日。然而,實際上從京城出發的日子是三月二十六日。從三月一日延期到三月二十六日,這期間出現了秀吉人生中最重大的失算……
如前所述,秀吉從一開始就把這場戰爭稱作討伐朝鮮或者出兵朝鮮。當初的動員是為了討伐明朝,當時人稱“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