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線頌(1 / 1)

麵線頌

麵線這種食物好像隻能在福建或潮州可以吃到,它雪白幼細,一束束地用一張小紅紙捆在中央,排列於紙盒內,名副其實地像少女縫衣所用之針線,美麗得很。

廣府人不懂得燒麵線,香港少見。目前它隻流行於台灣和東南亞一帶有福建和潮州華僑後裔的地方。

通常的吃法是以湯煮之。在拉麵線時讓細絲分開,撒上些米粉,燒時如果不過水,那麼清湯就會變成濃羮了。家庭式的麵線湯佐以肉碎、冬菜和芫荽,淋上小紅蔥頭爆香的豬油。就這麼簡單的一碗東西,是多麼地難煮,因為火候不夠就太生,燙久了又成漿糊。上桌時一定得熱騰騰地吃,不然混在一起,樣子和味道都不佳。主婦們花盡心血捧出這碗麵線,還要在一旁監視你吃。用筷子一夾,香味撲鼻,麵線似山澗流水,一條條清澈可喜。燙喉吃下,味美無比。

那麼細的麵線,還可以用來炒,配以銀芽和肉絲,炒得條條分開,各自有彈性,相信當今的大師傅也沒有幾個能做到。

這次在新加坡聽到一家福建名店有炒麵線一味,即刻試之,哪知道炒出的麵線是用台灣產的較粗者,色棕,滋味和功夫都不到家,非常失望。此類麵大概是摻了什麼薯粉做的,台灣街邊的蠔仔麵線就是以它為原料,性堅硬,煮上三兩小時也不糊,怪不得能輕易炒之。

福建菜譜還有一道叫豬腳麵線的,那是把麵線燙熟後做底,淋上紅燒得極柔軟的豬腳和它的湯汁,讓油分滲透在麵線,令其不粘連,也是珍味。

另一樣隻能在高雄吃到的是金瓜炒麵線。大師傅把金瓜刨得像麵線那麼細。兩種最難處理的原料混在一起炒,達烹飪藝術的高峰。這要台灣土生土長的老婆才知道,問一般台灣人,聽都沒有聽過。

拉麵線和拉麵條不同,要兩個人分工合作。聽說一位老師傅喪妻後就不拉了,因為這對夫妻一呼一吸都互應,隻有他們在一起,才能做出完美的麵線,可惜沒有口福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