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瑣碎(1 / 2)

新屋大致已建 成,但是需要處理的地方還有很多,大到砌圍牆、挖池塘,小到種植草木、雕刻欄杆。院子裏暫時隻住著漁舟二人和四個孩子,空曠得很,漁舟尋思空著也是浪費,索性讓王大牛夫婦和村民們一同在外院住下了。

大家都知道竹先生出 自大戶人家,極重規矩,平日無事不會往內院跑。即便有事情須找漁舟,也會讓王鐵牛夫婦或者四個孩子幫忙遞話。

給漁舟幹活 ,不僅夥食好,住的地方雅致,工錢還不比別人家少,村民們自然是一萬個樂意,幹起活來也格外認真。

漁舟依然不願意與竹先生說話,不過竹先生見她忙進忙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帖,除了心疼,再也沒有了別的情緒。

他也沒閑著,書房如何布置,各個屋子添什麼擺件,牆上掛什麼畫,走廊的欄杆雕什麼花樣,這些他比漁舟在行,也沒藏著掖著。

雖然又忙又累,但心中卻覺得十分歡喜,終於有一個像樣的家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院子了。四個孩子住在同一個院子,都有自己的房間,裏麵是按他們自己的喜好布置的,高興得恨不得在地上打滾撒歡。由此,除了受傷的白芷不能四處走動,剩下的三個在內院和外院之間來回跑,一個個都把自己當成了跑腿的小廝,看得漁舟直搖頭。

等院子新屋裏裏外外布置妥當,已快到三月了。漁舟立刻給他們結了工錢,還大方地給了賞銀。人心都是肉長的,這樣好的雇主實在是難尋,立刻便有人說願意欠下賣身契,留下來給夫婦二人使喚,賞口飯吃就行。

漁舟反複一斟酌,身邊也確實缺少辦事的人,便從其中挑了七八人簽了契約。她擬的契約自然不同於賣身契,隻是要求他們隨傳隨到,工錢可以按事情的難易程度商量,無事時他們也可以去外麵尋些活計,比時下的長工自由許多。

王大牛一家三口徹底留了下來,王大娘掌管廚房中的瑣事,王鐵牛管理前院、後院的一應雜事,王大牛則時常去宣陽城跑腿。

漁舟沒再繼續放養四個孩子,而是然他們跟著竹先生讀書習字。辰時起,戌時歇,不可中輟。

等宣竹去了寒山書院,身邊必然需要伺候的人,是書童,也是長隨,四個孩子知根知底,若能夠識文斷字,那是再好不過了。

漁舟雖未說明,竹先生卻有幾分明白她的心思,溫習功課之餘便一心撲在教導四個孩子身上。孩子們似乎也看出點什麼,學習上十分用功。

這時候漁舟成了最閑的人,看話本子、作畫之餘,侍弄花草度日。每日傍晚帶著那隻長得十分肥胖的魚鷹去消食,漁舟手上端兩個碟子,一盤是瓜子,一盤是魚食,一邊喂自己,一邊喂魚,閑庭散步,隨心所欲,走到哪兒喂到哪兒。院中村民見到她都會停下手中的活計,笑著攀談幾句。

有一回,她邊走邊嗑瓜子的模樣被鍾若瑜逮了個正著,簡直是被她氣笑。她那吊兒郎當的樣子,哪有半點兒院子主人的架勢,可若說她沒規矩吧,院子裏上上下下也有十幾口人了,沒有一人不對她尊敬有加。

鍾若瑜苦口婆心地給她講了一通大戶人家應有的規矩,唾沫橫飛,口幹舌燥。

可當事人渾然不當一回事,最後笑眯眯地來了一句“無為而治”,把鍾公子氣得不輕。

褚進也從京城回來了,舟車勞頓,瘦了,也黑了,但精神頭卻更好了。到底是經過了風浪,孤傲的性子有所收斂,還特意從京城給宣竹夫婦捎了禮物,給宣竹的是孤本,給漁舟的是銀子,顯然是用過心的。

褚大人禮數周全,漁舟也沒再對他冷嘲熱諷,還留他住了一宿。

三月初,宣竹將褚進的舉薦信投入了寒山書院。至於另外一封到底是如何處置了,漁舟未問,他也未提起。有好幾次他倒是想提起,可惜漁舟不想聽,端著一碟子瓜子便徑直往前院走頭也不回,竹先生哪好意思跟她在眾人眼前拉 拉扯扯。夜裏她又睡得早,戌時之前便歇下了,竹先生縱使有一肚子的話也無從說起。如今廚房有了王大娘,她將諸多注意之處告知後,吃食也不做了。即便偶爾心血來潮,也是給孩子們做些糕點。

竹先生開始有些想念在桃花村的日子了,那時候雖然房屋簡陋,食不果腹,但至少能夠與她朝夕相對,相濡以沫,不像現在說一句話都難。

這麼長的時間,漁舟的氣真的還沒消麽?當然不是。她在努力地適應一個人的日子,她清楚地知道這個陪伴著他快一年的少年即將離她而去,這也是漁舟建這院子十分用心的真正原因,因為她知道興許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隻有她一人住在這裏,靜對花開花落,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