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修改方案(2 / 2)

“但是朝鮮和琉球群島就成為無主之地了。在這兩塊地盤上,我認為朝鮮雖然對我國的安全也很重要,但是朝鮮地盤太大,我們不大可能成為主宰,戰後很有可能是美國來決定朝鮮政治的走向。但是琉球群島卻因為沒有什麼資源,人口也不多,美國卻不一定願意在這個地方花費什麼精力,我們倒不是一點機會沒有。”

蔣介石又點頭道:“彥及的分析很有道理,我覺得,既然朝鮮不能置於我國的控製之下,我們可以要求朝鮮在戰後保持獨立。至於琉球群島,如果我們拿不到控製權,那麼也必須要保持獨立,決不能再交給日本人。”

“委座英明!”這本來就是陳布雷的想法,但是讓蔣介石說出來,是最好的選擇。陳布雷不失時機地拍了順口馬屁,“我馬上按照委座的意思修改我們的方案。爭取在今天晚上之前完成。”

“好,那就辛苦彥及了。”蔣介石對陳布雷很滿意。這就是最好的手下了。

於是陳布雷立刻開始修改方案,方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爭取核心根本利益,那就是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要求戰後把東北、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無償接受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第二部分是附屬利益,中國周邊的朝鮮最好能由中國控製,如果控製不了,也要求保持其獨立;而琉球群島如果能收歸中國管轄最好,如果不能則成立新的琉球國,保持其獨立。

首先必須爭取核心根本利益,其次再爭取附屬利益。如果和英國人的香港問題可以談,那也可以談談。

陳布雷僅僅用了一下午就完成了方案的修改工作,蔣介石對陳布雷的工作很滿意。好好地誇獎了陳布雷一番。

完成了最後的方案,蔣介石第二天帶領代表團,乘坐專機飛赴埃及,參與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到26日,中國、美國、英國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美國總統F.D.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W.L.S.溫斯頓·丘吉爾和中國***政府主席蔣介石。

三國舉行這次會議的目的在於:加強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協調行動,討論製定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解決遠東問題。

會議期間,羅斯福為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影響與控製,主張從印度經緬甸向中國方向進攻,將日軍逐出緬甸。蔣介石也希望在緬北發動戰役,以促使美英增加對中國的軍事援助,鞏固其實力地位。但是,丘吉爾不願美國在東南亞和遠東的地位得到加強,不願美中軍隊參與解放英國前殖民地緬甸的作戰,因而予以反對。三方最後作出在滇緬路對日作戰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