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肆章(1 / 2)

恩科安排在次年春季,甄選主考官的任務迫在眉睫。

聶驊和沈林在盧襄一事上的功勞,算是挽回了聖意,不再是針尖麥芒地對立關係,而是尋常君臣。

徐潤方並不想逼迫顧嵐李代桃僵,可誠如顧老太太所料,徐夫人已經察覺到家中的變化,親自到顧嵐麵前請求:“弟弟,你就應下這樁差事,一來解了你姐夫的燃眉之急,二來顧家也有了東山再起的契機,你為什麼不答應呢?”

閑雲野鶴是顧嵐的追求,可念及女兒和女婿將來在朝中的地位,顧嵐也在思考,自己究竟要不要重返朝堂。

徐夫人的請托是最後一根稻草。

顧嵐把自己的決定和女兒說了,顧雙覺得很驚訝,向父親解釋了徐閣老的意思,讓父親不要被徐夫人煽動的忘了自己的初衷。

“爹,咱們不是聖人,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我還是希望您能為自己而活,無論是徐家、顧家,或是你女兒我,都有為自己負責的責任,不希望您傾其所有的付出,我們沾了您的福澤,也會深覺不安!”

顧嵐心意已定:“你這樣想是十分孝順且開通的,而有些是,我不得不做,否則枉為人父。”

隻要人人懷著為對方著想的心,事情總會向好發展。

恩科考官的人選被定為顧嵐那日,沉寂已久的昌國公府再次熱鬧起來,加之年節剛過去不久的緣故,一時人聲喧沸,有著不輸往日的氣派。

聶昌特意提點兒子,要去顧家道喜,因為外調宣府的詔書已降下,聶驊和顧雙進來一直忙於準備這次不知歸期的遠行,聶昌怕他們忘記眼前的事。

聶驊自然不會忘,攜帶賀禮和顧雙回去道喜,雙方都心知肚明,與其說是道喜,不如說是告別。

顧嵐要留在京城,他今年也還未滿四十,憑借他的資曆和才能,平步青雲並不是幻想。一將功成萬骨枯,聶驊在宣府付出的,也將是數年的寶貴光陰,父女之間遠隔半個大周的距離,臨別前夕自然有無數亟待叮嚀的話語。

聶驊則被顧老太太喚去,麵對這位看似嚴苛,實則對晚輩毫無保留的老人,聶驊並不覺得畏懼,起碼比麵對顧嵐時輕鬆許多。

顧老太太問他對宣府了解多少。

聶驊早有準備,自然不是為了應付顧家人的詢問,而是出於對北地戰事的關注。

“瓦剌之所以會在北方做大,歸根結底是大周對北方的疏忽所致。國都在江南,最在乎的也是東南的安危,大多精力、金錢、兵力投入在對抗倭寇的戰局中,卻忘記自古以來,中原的最大威脅恰是來自北方的鐵騎。”

“河套是自古以來的牧馬之地,也是大周唯一適合培養優良軍馬的地區,前些年卻淪喪於瓦剌,是一大禍患,待我抵達宣府,首要便是收複河套故地。”

他說的不徐不疾,顧老太太的臉上始終帶著笑意,眼中卻沒什麼讚同之色,道:“你說的這些,前人也是如此做的,可是說起來容易,瓦剌人並不愚蠢,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河套,你可有切實的辦法?”

恩科安排在次年春季,甄選主考官的任務迫在眉睫。

聶驊和沈林在盧襄一事上的功勞,算是挽回了聖意,不再是針尖麥芒地對立關係,而是尋常君臣。

徐潤方並不想逼迫顧嵐李代桃僵,可誠如顧老太太所料,徐夫人已經察覺到家中的變化,親自到顧嵐麵前請求:“弟弟,你就應下這樁差事,一來解了你姐夫的燃眉之急,二來顧家也有了東山再起的契機,你為什麼不答應呢?”

閑雲野鶴是顧嵐的追求,可念及女兒和女婿將來在朝中的地位,顧嵐也在思考,自己究竟要不要重返朝堂。

徐夫人的請托是最後一根稻草。

顧嵐把自己的決定和女兒說了,顧雙覺得很驚訝,向父親解釋了徐閣老的意思,讓父親不要被徐夫人煽動的忘了自己的初衷。

“爹,咱們不是聖人,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我還是希望您能為自己而活,無論是徐家、顧家,或是你女兒我,都有為自己負責的責任,不希望您傾其所有的付出,我們沾了您的福澤,也會深覺不安!”

顧嵐心意已定:“你這樣想是十分孝順且開通的,而有些是,我不得不做,否則枉為人父。”

隻要人人懷著為對方著想的心,事情總會向好發展。

恩科考官的人選被定為顧嵐那日,沉寂已久的昌國公府再次熱鬧起來,加之年節剛過去不久的緣故,一時人聲喧沸,有著不輸往日的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