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可用何策?(1 / 2)

“而且,退一步說,假使波才真的如我們猜測的一樣要逃的話,那麼他逃跑的方向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確定他逃跑的方向並且在路上設伏呢?”

王珙將這個關鍵問題提出後,曹操和孫堅立即就意識到了王珙所說的問題所在,不知道波才要往哪跑,那這個設伏從何談起呀?

不過王珙也並非毫無準備,在他看來波才逃跑的方向無非就是向西或者向南,向北入弘農的可能性已經被他第一個排出了,弘農郡此時已經是嚴陣以待的防範著黃巾賊的襲擊了,除非波才率領著一支足夠強大的大軍,否則往弘農郡撤退那就是在找死。

他隻有選擇要麼向西,如果能夠越過上庸入蜀的話,那麼王珙肯定是鞭長莫及的了,這個距離已經大大超出了它能夠追擊的範圍,而且王珙沒記錯的話眼下那張魯也已經在漢中搞起來他的五鬥米道了。

雖然嚴格來說張魯的五鬥米道和張角的那個太平道不是一回事,可是誰也不知道這兩撥人合流的話會不會引發出什麼新的問題出來,而且漢中距離中原也足夠遠,眼下朝廷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了河北戰場上和張角的戰事上,漢中這邊要是再亂起來的話估計短時間內真的拿不出兵力出來了,要是讓波才逃到漢中的話,有可能引起的混亂是非常危險的。

而向南實際上也差不多,眼下朝廷的兵鋒所能影響到的地方,基本也就到南郡附近了,洞庭湖以南的地方和蜀中差不多,都屬於短時間內朝廷沒法用兵的地方,一旦讓波才逃到那種地方的話,基本是等同於給了他一個野蠻生長的機會,到時候朝廷要派兵剿滅不知道要花多少力氣,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死於戰亂。

王珙打心底裏認為最好是把這些像蝗蟲一樣四處在中原大地上席卷的黃巾賊剿滅在宛城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他真不想給波才一點機會逃到其他地方去東山再起,而宛城之戰基本也是剿滅波才最後的機會了,王珙認為必須要慎之又慎才行。

孫堅和曹操並不知道王珙心中所擔憂的事情,但是至少他們理解了看起來想要剿滅波才確實沒有那麼簡單,而且也確實如王珙所說的不管用什麼辦法都有不妥當之處。

而正當這三人對如何剿滅波才糾結不已的時候,作為他們三人日思夜想都想要除去的對象,波才卻毫無防範的安坐在宛城城外,聽著麾下的黃巾軍士卒傳來的報告。

經過了一開始的試探性攻擊之後,波才又命令他麾下的士卒休息了兩三日,打造了一些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隨後就再一次的開始了對宛城的進攻,第二次的進攻在準備充足之下已經可以說是進展得非常順利了,接連幾次進攻之下宛城的城防猶如雨中浮萍,隨時都有崩潰的危險。

“而且,退一步說,假使波才真的如我們猜測的一樣要逃的話,那麼他逃跑的方向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確定他逃跑的方向並且在路上設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