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很啊,既然這樣子,你走吧!不過,臨走的事情,我要提醒你,以後隻準對我孫子後,不準你對我孫子再有任何主意了,不然的話,我是不會放過你的,就是到了黃泉路上,我也要把你……”
老祖宗沒有把話說下去,可是很明顯,他心中的話語已經沒有繼續說下來了。
楊恭仁也知道母親的意思,沒有繼續發揮,也不敢繼續發揮,就乖乖地走了。
老祖宗就一直站在叢鴻飛身邊,看著現場楊恭仁離開了房間。
她對叢鴻飛說:“乖孫子,沒事的,以後沒有人敢欺負你的,隻要有我老祖宗在,沒有人敢對你怎麼樣。”
叢鴻飛聽著老祖宗的話語,突然有些感動。
這麼一件事情,確實很有見地,但是卻沒有什麼可以落實到地上。確實是沒有人可以落實到地上。
叢鴻飛其實知道,就算老祖宗不出來,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可以到尾聲了,因為水盆裏,其實血水都已經融合在一起了,既然是這樣子,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
血水融合在一起,便證明他們父子倆已經開始進入狀態了,表明他們真的是父子,他們的父子關係既然是這樣子出現的,那麼就可以得到更加融洽的交合。
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那麼結局很清楚,楊恭仁以後隻能會對他更加接受,而不是還有會其他的事情了。
這麼一件事情,其實很簡單,也特備簡單,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麼一件事情,是很多人都沒有敢做的,也是很多人都沒有做到的。
這麼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做,真的沒有辦法做到。
老祖宗的出現,隻是加深了這麼一件事情而已,而且這種加深,就真的是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這麼一種事情,真的是很多人都沒有說,所有很多人事情都沒有辦法說。
叢鴻飛隻能感受到之前的這麼一種感覺,而且發現在這裏,確實很不錯,真的很不錯。
他翻了腦海裏的資料,而且很認真的翻閱了所有關於楊恭仁的記載。
楊恭仁的出身,真的不簡單,他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清正廉潔,而且曉暢軍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封成安郡公,參與平定楊玄感叛亂。出為河南道大使,鎮壓農民起義。兵敗之後,逃歸江都。江都之變後,遷任吏部尚書。武德二年,歸順唐朝,拜黃門侍郎,封觀國公。出任涼州總管,撫慰西北有功,入朝為相,曆任侍中、中書令,領左衛大將軍。
也就是說,對於整個大唐朝廷,楊恭仁的出現,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
更加重要的是,他的這位老爹,在往後的日子裏,也依然被重用。
唐太宗即位,他這位老爹出任雍州牧、左光祿大夫,遷洛州刺史,以特進致仕。一直到貞觀十三年(639年),才病逝,時年七十二。朝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潭州都督,諡號為孝,陪葬昭陵。
這麼高的待遇,也真的不是那麼多見的。
叢鴻飛發現,這大概是天意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