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他是真的要走的,可是水盆裏的血水卻讓他最終決定留了下來。
後來,叢鴻飛才發現,或許正是因為之前他在水盆之中漸入了食鹽,是食鹽加深了水的濃度,最終讓血水可以增加他們兩滴血彼此之間的融合。
肯定是這樣子,應該是這樣子,不然,為什麼他們兩顆血液怎麼可以融合在一起呢?
對於這麼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沒有辦法解釋,就連叢鴻飛都沒有辦法解釋,更何況是他自己呢?
留下來,或許才是最好的,畢竟這裏是中書令的家,朝廷之中可以把持很多大事的家族。
更加重要的是,這個家族最終是能夠善終的。
叢鴻飛馬上就可以從他的腦海裏讀到這樣子的消息。
貞觀五年(631年),楊恭仁改任洛州都督。唐太宗特意對他道:“洛陽乃是國家要害,我家子弟雖多,但都不無法勝任洛州都督之職,所以我特意將此職務委任於你。”當時,楊氏子侄多與皇室聯姻,家聲顯赫。但楊恭仁生性恬淡,謙恭下士,從未與人交惡,被時人比作漢代的宰相石慶。他上疏自稱老病,請求致仕。唐太宗遂加拜特進,讓他歸家休養。
能夠在朝廷裏做到“生性恬淡,謙恭下士,從未與人交惡,被時人比作漢代的宰相石慶”,他這老爹藏得真的不簡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更加重要的是,這麼厲害的事情,最終還能看透官場,“上疏自稱老病,請求致仕”。
而且,就算致仕,也不是那麼簡單,太宗竟然還加拜特進。
什麼是特進呢?
特進是起源於西漢後期的一個官職名。地位同三公。西漢後期始置,本非正式官名,為引見之稱。如漢成帝時張禹以老病罷,仍以列侯身份朔望朝見,位特進,見禮如丞相。行之既久,漸成加官。以賜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朝會時位僅次三公。唐以後稱為散官名。
可見,特進雖然隻是一個散官,但是卻已經到了位同三公的位置,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散官了。
更加重要的是,特進這個是可以世襲的,楊恭仁加封特進,將來,作為他的兒子,楊思誼也是要子承父業,開始成為一個特進的。
他們一家子,就這樣子,完完全全可以稱之為大唐的第一散官了。
大唐第一散官,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啊!
雖然沒有什麼權勢,但是地位確實尊高的啊!
到了哪裏,什麼人都得敬畏的,這才是最終的事實。
貞觀八年(634年),楊恭仁擔任為觀風使,與李靖、蕭瑀、王珪、韋挺等十三人分巡天下諸州,“觀省風俗”。這不就是隻有這麼尊高的地位,才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嗎?
大唐第一散官,威懾四海,是不是不可能的,是非常可能的。
叢鴻飛馬上就明白過來了,呆在楊家是最合適的,不可能離開的,所有事情都不惜猶豫的。
這就是大唐第一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