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的人馬上眼睛亮了,這年頭都窮的要命,誰不想發財呢!都知道河裏的蝦值錢,一斤值十多文,比豬肉都值錢,關鍵是豬要養,天天喂,還得養將近一年才能長膘,那是要成本的,可是河裏的蝦是無主的,人人都可以捉。
大家心思就活躍了,可不能讓楊樹家一家把這錢賺了,悶聲發大才不厚道,這蝦可是村裏公有的。
於是乎,一時間小河裏又人滿為患,全是捉蝦的人,可是,如孫氏一家一樣,蝦不是那麼好捉的,但是為了賺錢,各家想盡了辦法,還就有聰明的人家,撈半天能捉到三兩斤蝦的,不過,狂熱勁一過,大家冷靜下來一想,不對啊!一斤十來文錢,就算是二十文錢,可這一天也不過捉二三斤,頂多也就三五十文錢。要想像楊樹家那樣,在短時間攢那麼多地,成地主暴發戶,好像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過,三五十文錢也是錢,要是天天能這麼賺,一年下來也是不小的一筆橫財了。可是,這蝦醬怎麼做?去問孫氏,孫氏說不能白告訴,要不給一半蝦,平分,要不花錢買秘方。孫氏可不打算白做好人。現在攪和的河裏全是人,楊樹家想捉蝦就不容易了。她目的就達成了,別的她可沒那麼好心白告訴。
於是問的人猶豫了一下,就分了一半蝦給孫氏,讓她教授。孫氏想,雖然沒有和預想的那樣,憑蝦醬賺大錢,可是沒辦法,誰叫她嫁的男人笨,捉不到蝦,能賺一點是一點吧。她隻能收點小利了,收了蝦,就以她自以為是的蝦醬秘方教別人。一時間孫氏還是為此小小得利了一點。
雖然不甘心沒賺到大錢,但得點小利也是好的。她還沾沾自喜好久,因為她隻是動了嘴皮子,沒出力啊!這麼算下來,別人捉了,她扒一半也不錯。
結果,她想的太簡單,蝦醬哪裏是她想的那樣,磨碎就是蝦醬??
以她想象的,就是楊樹家有石磨,撈了蝦肯定是磨碎了裝進壇子就是蝦醬,就能賣錢了。她也就是這麼告訴人家的。
村民聽孫氏說完,覺著分一半給孫氏太虧了,什麼他們家秘不外傳的方子?就是磨成糜就這樣??
看著原本鮮活晶瑩的小蝦米,變成爛乎乎的蝦糜,那人皺著眉頭,這能吃嗎?
孫氏汗顏,心虛的想,好像偷來的蝦醬並不是這個樣子的。為啥她做的和楊樹家的不一樣???
不過,已經弄成這樣,她大話都說出去了,也不能說她不會做,或是做的不好,隻能厚著臉皮咬牙硬說是。
“對!蝦醬就是這個樣子,可以吃的!你回家做了嚐嚐就知道了,肯定好吃……”
村民:“……”
好吧,橫豎是河裏的蝦子,囫圇個吃,和攪爛了吃是一樣的,隻當省了嚼了……
回去做了吃吧!
村民也不知道這所謂的‘蝦醬’到底怎麼吃,隻能試著嚐試,清蒸?
……好吧,味道還可以,就是沒味淡了點=沒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