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也沒說怎麼個吃法,村民覺的沒味道,家裏也沒啥可加的,那隻能加點鹽,還好,加了鹽好吃多了。慢慢再試著加點蔥加點菜,嗯,味道更好了一點,再試著添點老醬??嗯,村民試了才知道,隻吃這蝦糜是不好吃的,淡淡的沒味,多加點別的就好吃了……
可這怎麼能賣十多文錢?要賣去哪裏?孫氏還沒說,於是好多人就去問孫氏,孫氏這時候就為難了,她教著做的蝦醬與她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她知道就算賣去了春風樓,肯定也賣不出去。
孫氏心裏很急,十分為難,但是麵上不顯,想了一下,她就說捉的蝦太少,根本不足以賣錢,人家大酒樓是不會要的,要就得一壇一壇送,那得三五十斤的送,少了不夠跑腿錢。其實孫氏是心虛,她的教的作法根本不對,做出來的蝦醬根本和楊樹家不一樣,賣去城裏估計人家不要,她隻能說推詞。
讓他們多存點貨,知道他們存的慢,一天就做這三兩斤,等存夠一壇子,到時候她就說放壞了,就不管了。事實上,要真多放幾天,存夠了量,估計沒準還真能瞎貓碰上死耗子,把蝦糜焐成蝦醬……不過幾率很低。
好吧,村民想再捉,可是河裏的人太多,攪和的水都渾了,魚蝦更難捉了。想捉到三五十斤那好像很困難。而且想賣孫氏還要扒皮分一半,算來不劃算,一天還賺不上三十文錢,還不如老實的去楊樹家幫工賺的多。蝦醬做起來太麻煩……算了,還是不指這個賺錢,頂多捉一點自家吃吧。當換個口味嚐嚐魚了。
一時間被孫氏挑撥的捉蝦熱,隻沸騰了不到半個月,很快就熄火了。倒不是沒人捉了吃,好多人不甘心給孫氏分一半,也是覺的捉蝦不易,就捉了自己吃不指望賣錢了。
還有向孫氏討了秘方的,卻覺的,所謂的‘蝦醬’吃起來也沒啥,做的又麻煩,人家後來就不弄成糜了,就囫圇個蝦吃了。不管是炒著吃蒸著吃,鮮蝦的味道還是極好的,鮮!就沒人再理搭理孫氏了。
孫氏雖然鬱悶,很生氣,這些個學會了蝦醬的做法,就不再分一半蝦子給她了,簡直是過河折橋!可是也沒辦法,他們不找她來做蝦醬就罷了,她雖然得不著好處,可是,好歹沒有露餡。而且還攪黃了楊樹家的生意,這樣他們家以後就別想指著賣蝦醬賺錢。
河裏的蝦讓別人捉光了,他們家捉不到足夠的蝦,也別想賺錢,就算有那奇特的工具也沒用。
至於孫氏的壞心眼,對楊樹家的影響其實並不重。
開始的時候,十月家發現好多村民全撲到河裏捉魚蝦,可把全家人愁壞了,大家全下河,他們家就捉不到蝦了,怎麼辦?聽說這事是孫氏傳出去的,她這是報複自家,不想讓自家好過。
楊樹急了,這蝦要是被村民捉光了,他們家以後怎麼靠蝦醬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