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唐隊率也是有私心的。他要想升官,脫離這麼一個陣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雜兵部隊,那麼他所在的隊必須要有戰功。戰功越大他升官的機會也就越大。任何一名想要有作為的軍官怎麼舍得放下手中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什長呢。所以他寧願劉峰永遠也湊不滿十個人頭,永遠在他手下為他的功勞簿添光增彩。
劉峰看到唐隊率如刀一樣的眼神在盯著自己看,剛剛進入隊率營帳的劉峰有些不自在,不過連忙一抱拳道:“什長劉峰奉命前來報道。”
這是劉峰在上一世在軍隊裏養成的習慣,他身子挺得筆直,聲音強壯有力。
大約劉峰的回答有些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語言特點,讓唐隊率一愣。不過隨即唐隊率就對劉峰這樣回答很滿意。這樣的回答簡潔有力,實在是軍人之間最好的語言了。唐隊率冷峻的麵容上甚至浮起了一絲微笑,他道:“劉峰,我知你善戰,然我隊經過昨日激戰,五十人現在隻剩下二十四人,還有十名重傷,你可有好辦法?”
劉峰現在是唐隊率手下的唯一一名什長了。昨日的激戰,官軍的雜兵部隊正麵與賊兵的刀盾兵對撼。手持木槍木棍,又沒有經過什麼訓練,隻能勉強排成隊列的雜兵如何是拿著金屬武器的敵軍刀盾兵的對手?雜兵隊伍死傷慘重。在劉峰看來,這些手拿木槍的雜兵未必幹不過那些拿著金屬武器的刀盾兵,隻要雜兵齊心,排列的隊伍整齊密集,刀盾兵是衝不破的。然而他隻能想想而已,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教授自己的手下列陣,而且即使他的什能排成槍陣,麵對成千上萬的敵人有什麼用呢?所以劉峰在戰場上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全自己,而不是如何打勝仗。如何打勝仗這種事情是將軍考慮的事情,不是他一個小小什長應該考慮的。
因為劉峰現在是唐隊率手下唯一一個還能站在這裏的什長了,唐隊率自然而然地想起與劉峰來商量一下下麵應該怎麼辦。
按照官軍的慣例,雜兵消耗掉了,自然要抓壯丁補充,前幾天官軍就是這麼做的。然而由於官軍和賊兵在這一地區交戰已經數日,該地區的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方圓百裏之內實在找不到壯丁了。賊兵連那些是十歲左右的孩子都編入了軍隊,官兵雖然不至於如此,但是壯丁也是能抓就抓,美其名曰為朝廷效力。雙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現階段誰都沒有了後備兵員了。
劉峰當然知道這樣下去不行,老百姓決不會支持這樣一個朝廷。然而他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雜兵什長,對於現在是什麼朝廷當政都沒搞清楚,哪敢隨便亂說話。於是劉峰道:“大人難為我了,我隻是一個小小什長,這樣的大事,如何是我能知道的呢?”
唐隊率沒有理睬劉峰的推脫而是繼續說道:“我聽說昨天我軍俘獲賊兵頗多,劉將軍卻要把這些賊兵全部斬首,以震懾賊兵。”
唐隊率說完抬眼看看劉峰的表情,然而劉峰連眼皮都沒有抬,麵無表情地聽著,唐隊率沒有看出劉峰的傾向,隻好繼續說道:“你覺得劉將軍此舉若何?”
昨日賊兵兵敗,官軍俘虜了不少賊兵,就連劉峰也俘獲幾個。看總數目絕不下千人。這麼多賊兵,身為二十一世紀人的劉峰內心自然不想把這些俘虜殺光。畢竟這些賊兵都是人,不是豬狗,說殺就殺。而且這些賊兵大多數前幾日還是老百姓,隻不過被反賊裹挾了,身不由己才成了賊兵。假如這樣都殺了,以後賊兵還會投降嗎?可見自己這支部隊的劉將軍是個沒有腦子的將軍。也許劉將軍對賊兵非常憤恨,勢不兩立,殺賊兵出發點是震懾百姓不得從賊。但是這樣殺戮隻會造成賊兵拚死抵抗,並不可能震懾賊兵。凡是日子能過得下去的老百姓誰願意做賊呢?殺,肯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然而劉將軍從與賊兵作戰以來,所有的賊兵都是斬首。隻要是賊兵出來的不論老幼婦孺概莫能外。今天又做出這樣的決定自然也在常理之中。這不是一個小小的什長所能改變的,所以劉峰很默然。
問題是唐隊率突然問出這樣的話來,讓劉峰有些意外,那就是說唐隊率對劉將軍的決定有意見。否則上官的命令執行就是了,何必問出這樣的話來。唐隊率沒有必要陷害自己——一個給他屢立戰功,又不會威脅他的位子的什長。所以他問出這話,必然是想要和自己商量事情,算是把自己引為心腹了。如果唐隊率不相信他就決不會對他說出這番話來,否則隻要劉峰向屯長告密,說唐隊率私下議論質疑劉將軍的軍令,唐隊率必然要倒黴。
劉峰有些感動,道:“屬下認為凡賊兵可誅首惡,那些受到脅迫不得不從賊的百姓大可不問。我軍經數日苦戰,兵員損失慘重,如果能挑選降卒,補充我軍,豈不是比全部殺掉為好?”
唐隊率撫掌大笑:“劉什長所言正和我意,你我兩人去見屯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