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社會主要是指工業社會及之後的社會形態。文化創意在這一時期與社會的關係日益緊密,文化創意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明顯而有力地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效力。
一、文化創意與社會發展的聯係
從18世紀中葉開始,農業社會文明長達數千年的統治地位為第一次科技革命所打破,人類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此後西方又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手工業生產完全被機器大工業所代替。魯道夫·呂貝爾特在《工業化史》前言中指出:“工業化是一項具有巨大曆史威力並不斷前進的過程。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另一件百年才逢一次的大事如此改變地球的麵貌及其居民的生活。”工業社會從時間上大約是蒸汽機出現之後到20世紀70~80年代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後工業社會則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技術和知識是這一社會形態的主軸,其主要經濟部門已經不是傳統的製造業和加工業,而是以服務業為主導,邁向知識經濟時代。從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文化創意滲透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突出地表現出其所具有的變革社會的力量。
(一)文化創意與科技
從文化創意的廣義內涵看,科技上的進步和創新也是包含在內的。科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所取得物質成果也是文化創意的成果。在科學界,從哥白尼的“日心學”,到開普勒定律、牛頓定律,及至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等成就,使近代自然科學體係得以建立並迅速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x射線、電子、dna雙螺旋結構等的發現,使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由宏觀領域進入微觀領域。
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的自然觀、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變革,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生物技術、微電子與通訊技術飛速發展,標誌著現代科學時期的到來。計算機、人工智能、納米化學、生物醫藥等科學的發展進一步將人類社會帶入深遠的未來。科學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人的創意能力在理論領域的發揮,它也為技術上的轉化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很明顯,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技術上的實踐進步,技術革命是對科學發展的最好注腳。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和電力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首先,在第一次科技革命期間(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通過蒸汽的膨脹力轉化為機械均勻的圓周運動,可以為所有的工業提供動力。伴隨著蒸汽機的出現,用機器製造機器也成為可能。到19世紀中葉之前,機械製造已經實現了專門化、精密化和機械化,為大工業奠定了用機器製造機器的技術基礎,使包括蒸汽機在內的所有機器都不再由手工製造。這在工業社會之前都是難以想象的事情。這一時期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炸藥,輪船、火車等新興交通工具也出現了。及至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70年代),人類在電力、內燃機、新材料和海洋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期間,電力得以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被創製出來(如內燃機汽車、飛機),新的通訊工具誕生(如電話、無線電報)。20世紀40~50年代,以原子能、航天、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它是一場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製技術革命。它的深度和廣度都超越前兩次,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大大加速了現代生產力的發展步伐,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從電燈的發明使用,到電報、電話、留聲機、無線電通信,光化學照相術的發明(使肖像畫不再成為唯一能夠保存人形象的載體),技術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急劇地改變著社會的生活方式及人的觀念。
隨著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影響20世紀人們生活方式的電影和電視相繼被發明。
19世紀末期,電影在攝影技術的發展基礎上誕生。最初的電影是無聲和黑白電影,情節簡單,片長很短,更沒有蒙太奇。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和彩色電影出現。電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給人提供了一條體驗藝術、感受世界的途徑。電影的製作、發行也迅速的商業化,形成了世界主要的電影公司和電影類型。電視的技術比電影要複雜,但也在20世紀20~30年代誕生。1933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成功了全電子圖像廣播係統,電視機正式誕生。20世紀50年代之後,電視開始在全球普及。電視誕生後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電視以其傳播的及時性、形象的生動性和操作的便捷性滲透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民眾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工具。電視的普及也帶動了電視欄目策劃、電視劇拍攝、舞台燈光設計等相關設計創意活動的開展。
後工業社會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創意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強調和提高。在這一時期,知識與科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生產與消費的智能化、程序化、虛擬化正越來越明顯。文化產品和服務在生產和消費上對高知識、高智能、高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文化創意在後工業社會集中體現在影視、動漫、設計、廣告、網絡、圖書、傳媒等領域,成為這些行業存身立命的根本,而且其發展逐漸成熟、專業化。
當今的影視製作、動漫、遊戲設計、工業設計等行業都離不開計算機及相關的網絡、軟件及專業技能的支持,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新的藝術創作。在當代,文化創意必須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才更有效果,更具有吸引力。在影視領域,我們已經習慣那震撼的視覺感受,並樂於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這也是人們對影視中3d、4d效果追捧的原因。有數據顯示,“自1996年起,美國有50%以上的電影是用數字技術製作的,90%的聲音經過了數字處理。影片《泰坦尼克號》共動用了350台美國視景公司的sci工作站和200台數字設備公司的‘阿爾法’的工作站,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威望的數字工作室——美國digitaldomain派出的50多名特技師,550多台超三級電腦,連續不停地工作了3600小時。《最終幻想》包含了50萬億字節的數據,耗資達2.4億美元。《玩具總動員》這部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動畫影片,共動用了110台電腦,耗費80萬個電腦工作小時,製作了1561個電腦鏡頭。”當今的影視製作和尖端技術融合的趨勢已是不可阻擋,每一次視覺盛宴的享受其實都是藝術和技術聯姻的結果。《變形金剛》、《阿凡達》、《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武俠》等電影都包含大量的數字特效,以追求視覺的震撼。
由於電視在今天已經成為每一個家庭的必備,圍繞電視媒介進行的節目策劃和創意異常發達。各種影視劇、新聞類、紀實類、談話類、綜藝類節目都通過獨特的創意吸引觀眾。在國產動漫中,《喜羊羊與灰太狼》無疑是代表性的作品,自2005年播出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最高達17.4%,品牌價值接近10億,衍生產品已開發出數十個品種。
在藝術領域,傳統的創作方式被虛擬化了,數字繪畫、數字動畫、網絡藝術、數字設計、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等多種具體形式得以實現。可以說,在現當代社會,文化創意和科技的進步已經難以割舍,它們相互支撐,共同實現發展。
(二)文化創意與哲學、文學
哲學是生產思想的領地,文學是發揮想象力的王國。
哲學和文學作為精英知識分子的成果展示,有效地反映出創造力的價值。同時,這一精神領域的創造往往和特定的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成為反映社會狀貌的一麵鏡子。
在哲學領域,德國的古典哲學、法國的實證主義哲學和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成為近代西方哲學的核心。如德國哲學中康德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美學》等著作都極有影響。黑格爾的著作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係。他認為“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運動變化是“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結果。但是他的唯心主義哲學中包含著合理的辯證法思想,黑格爾認為思維和存在是相互矛盾的統一體,二者不可割裂。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個過程,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而其內部矛盾是發展的源泉。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繼承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創立了唯物辯證法。同時,黑格爾還創立了它的美學體係,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一重要命題,並將藝術發展的過程分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個階段,描繪出一個藝術史大綱。現代西方哲學更是流派紛呈,反理性主義、生命哲學、存在主義、解釋學、現象學、道德哲學等都在世界哲學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產生了新的思想和觀點,反映出哲學隨時代變化的規律。如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胡塞爾的純粹現象學、海德格爾的生存哲學、伽達默爾的解釋學都是代表者。這些哲學成果都是當代西方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狀況在觀念上的反映。
西方19世紀的文學成就是燦爛輝煌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等文學流派此起彼伏,很多偉大的作家及其作品成為文學史上最為壯麗的風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等都是舉世聞名的作品。從小說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學創作與社會政治的緊密關係,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比如法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紅與黑》就是對法國複辟王朝時期社會的反映,《人間喜劇》則通過各類人物形象全麵揭露和諷刺了法國的社會現實。二戰後,後現代主義文學崛起,它是科技意識在文學領域的反映,在本質上是反傳統的。黑色幽默、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等都是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流派。如荒誕派戲劇是二戰後不久產生於法國的一種戲劇流派,它對20世紀世界戲劇和文學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荒誕派戲劇的主要特征是:“著力揭示世界、人的處境和人的自身生存狀態的荒誕性,丟棄傳統戲劇中必不可少的情節和結構。在這種戲劇中,再也沒有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沒有了清晰的、合乎邏輯的語言的犀利機智的對話。”荒誕派戲劇其實質是“反戲劇”的,主要作家有法國的尤奈斯庫(《椅子》、《阿麥迪》等)、貝克特(《等待戈多》、《馬洛伊》等),英國的品特和美國的阿爾比等。在當今社會,文學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元化,文學的主題和創作方式也在時代的變革中變得變化莫測。但是,文學對好的創意思想的依賴沒有變,永恒的作品總是那些構思獨特而又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