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現當代社會的文化創意及特點(3 / 3)

以現代產業發展的現實看,文化創意已經成為一個企業謀生存、謀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城市營造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的方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好的創意可以讓產品更具有吸引力,使企業形象得到認可。2005年4月,一場由海爾人發起的“健康中國風”不用洗衣粉洗衣機現場體驗洗衣活動曾風靡全國,讓許多消費者現場感受到了海爾不用洗衣粉洗衣機健康的洗淨效果,在全國掀起了銷售的**。事隔8個月之後,海爾人為了引導理性消費,更好地推廣這款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將體驗消費再次升級,推出了使用30天體驗活動,這在行業內還是絕無僅有的。這種體驗消費的方式為海爾帶來了極好的效益。青島的啤酒節依托青啤產品為媒介,將經濟、旅遊、文化融為一體,塑造了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這一盛會是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有效地提高了青島的國際影響力。青島啤酒節由開幕式、啤酒品飲、文藝晚會、藝術巡遊、文體娛樂、飲酒大賽、旅遊休閑、經貿展覽、閉幕式晚會等組成,活動內容豐富,影響深遠。節日每年都能吸引超過20多個世界知名啤酒廠參加,引來300萬海內外遊客。活動不僅提升了青島旅遊城市的品牌,而且促進了旅遊經濟的全麵提升。現代城市的發展已經離不開文化創意的參與,城市要想擴大影響力,不僅要通過經濟來實現,更要依靠文化來塑造城市形象。而且經濟和文化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文化創意也是塑造、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媒介。20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s·奈教授在《軟實力:世界政壇成功之道》中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在全球市場一體化的格局中,文化作為產業參與了全球性的商業競爭,誰的產品能夠占據優勢市場,誰就有發言權和競爭力。

這種文化發言權和競爭力隨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推行,輸出了國家的文化形象和精神,彰顯了國家的文化實力和魅力,也維護了本國的文化安全。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先地位無人可撼,大量的美國電影帶著美式價值觀傳播到世界各地。韓國的遊戲產業、電影產業以及音樂動漫等在亞洲形成陣陣“韓流”,不僅賺取了可觀的利潤,而且傳播了韓國的流行文化。日本作為老牌的經濟強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日本的動漫、音樂、繪畫、時裝、設計等成為日本對外文化輸出的主要方式,也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所以說,文化創意是國家軟實力的一種體現。文化創意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精神可以滲透在相應的產品載體中,通過市場擴張和推廣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力和感召力。

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實現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的跨越,無疑需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揮文化創意在經濟發展中的拉動作用。優秀的文化企業和良好的文化創意產品,是打造文化強國的堅定基礎。與世界經濟強國相比,我國的文化創意能力還不夠強,價值實現模式相對單一,目前還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但是我國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積澱深,類型豐富,如果能夠恰當發揮文化創意的力量,就一定能夠成就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品牌,從而在全球市場中占到比較優勢,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崛起。

二、文化創意在現當代社會的表現特征

工業社會的文化類型主要是工業文化、城市文化、消費文化、民主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現代的文學、藝術和哲學等,文化創意本身體現的領域非常廣泛而深入。與以前的農業社會相比,工業社會的文化創意已經非常耀眼和突出。首先,隨著文化產品和服務與工業化生產的結合,文化創意的作用已經被國家和企業所認識和肯定,並成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其次,文化創意的專門人才大量出現,文化創意職業化得以實現,創意人群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第三,文化創意的密度、廣度和深度在這一時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創意所孕育、催化、激活、創造的文化藝術成果也都超越前代,並在以不可預料的發展速度繼續著。在這一時期,文化已經在獨立地發揮著作用,文化創意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體現出力量。

而在後工業社會,文化創意已經成為社會的標簽。文化創意不僅在經濟上帶動社會的發展,更從文化上使社會充滿人文關懷,使得社會上的每個人都享受創意的成果,擁有發揮個人創造力的機會。後工業社會的文化創意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它是伴隨著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的時代浪潮產生的,它比之前的文化創意更帶上了“當代性”的特色。

第一,從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文化創意已經與國家戰略聯係在一起,並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得到集中地體現。英國政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了創意產業,設置了專門機構,肯定了個人潛能、創造力對於經濟發展的意義。2003年倫敦市政府提出要維護和增強倫敦作為“世界創意和文化中心”的宏偉戰略;新加坡1998年啟動了“創造新加坡成為文藝複興之城”的國家戰略;韓國出台了“設計韓國”的國家戰略;日本打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我國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城市也紛紛出台政策與措施,積極打造“創意之都”。創意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支持,離不開現代企業的運營,離不開創意階層的努力。黨的**報告中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麵。文化創意無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發展好文化創意產業,為創意階層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世界各國都建立了相關的產業集聚區。如美國曼哈頓的蘇荷(soho)、英國倫敦的泰德現代藝術館、北京的798、深圳大芬村、上海的“8號橋”、杭州的loft49、上海的新天地等都是著名的創意產業園區。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文化創意產業必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和飛躍。

第二,文化創意影響城市文明的建構。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文化薈萃之地,體現著人類文化與科技的發展程度。文化創意在城市建設、舊城改造、園林設計、創意經濟、旅遊規劃等現代城市發展所必須麵對的問題上,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英國的愛丁堡被稱為“文學之都”,它的文學活動、出版業、藝術節都很有特色。美國的聖菲被譽為“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這個城市的美術館、畫廊、音樂舞蹈表演、藝術博物館、民間文化交易會等各類活動將這座城市的精神表達出來。文化創意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手段,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依托。正如厲無畏先生所說:“創意展現的是思維和觀念的力量,對於城市來說,它是城市活力與生命力的催化劑,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力量與源泉,能夠為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改變城市形象,塑造獨特的城市品牌。”

第三,文化創意越來越依托技術的進步。文化創意雖然在曆史上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但是文化創意活動的開展總要在既定的生產力水平上開展。技術創新所達到的程度直接影響文化創意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因為文化創意不僅是重新建立以前沒有的東西,更多的是在既有的文化基礎上更新推進,而這需要新的科技提供必要手段和途徑。比如繪畫媒介的變化會引起繪畫形式的更新,電子信息技術的演進會影響到攝影、影視、軟件、網絡的發展。文化創意對技術和知識的依賴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文化創意從生產和消費兩個層麵影響人的情感認知和精神境界。從生產的角度看,在當今社會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創意階層,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和潛能。在藝術品市場、設計、影視廣播、音樂舞蹈、出版編輯等各個領域都集聚了大量的創意人才,他們為企業、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創意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內容。同時,從消費的角度講,消費者雖非專業的創意人才,但是他們已經將創意作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指標。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和創意水準影響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傾向。消費者更希望在消費中得到新的驚奇和滿足。

總之,文化創意在不同的社會曆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其特征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它往往受到特定時代的生產力水平、社會製度、政策法規、技術水平、消費需求等各種要素的影響和限製。在發展的過程中,文化創意漸漸從人們意識的外圍層向核心層過渡,從自發的、偶然的創新向自覺的、集中的、專業的創新和創造演進,最終確立了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我們今天所有的文化成果積累,都離不開文化創意的推動,而且它將會繼續影響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