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路金兵的進展能夠如此順利,也和華北平原的特殊地形有關,腳底下千裏平原一馬平川的,連個能阻擊敵人的隘口都不好找,而金國的騎兵機動能力又比宋朝的步兵強得多,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在這一點上,他們比山西那路幸運多了。
不過,地形給金兵帶來的優勢也就維持到黃河邊上。
古代人稱呼黃河為天險,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想讓六萬大軍連人帶馬安然渡過黃河,絕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光是找船這一項任務,就能足足拖住他們幾個月,有了這個時間,其他地區的宋軍早就合圍過來了,騎兵部隊的機動性也就喪失殆盡了。
更何況,此刻就在黃河對岸,宋朝還安排有幾萬人的守河部隊,如果他們用足了火炮弓弩,趁著金兵渡到一半的時候來一頓猛轟,那對隻習慣於馬戰的金兵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可是大宋朝的官兵讓金國人“失望”了。
頭天晚上金軍統帥還在為渡河頭疼,甚至都在考慮要不要就此撤兵回去,天一亮卻發現,對麵的守河部隊跑了個幹幹淨淨,滿地都是扔下的各種兵器,甚至還有不少火器。
好大的驚喜哦!這是什麼情況?難道今天該我過生日?
金兵一開始還以為是宋軍在耍什麼詭計,可事實上,這根本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逃亡。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幾萬守河部隊以逸待勞,坐擁黃河天險,還有大量的火器,然後一夜之間,主動跑了個幹幹淨淨。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這些守河部隊害怕打仗。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他們真的害怕打仗。
咱們前麵不是說過嗎?這個時期的大宋中央禁軍已經爛透了,混進來的主要是一些隻會欺負老百姓的地痞流氓,根本就沒打過仗,不想打仗,也不敢打仗,一聽說真要打仗了,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跑路。
跑到哪裏去?跑回家啊!在他們的認知裏,隻要避開這個風頭,等金兵退了,就還能繼續來幹這個差事,還能繼續欺負老百姓,繼續往自己兜裏撈錢。
這就是他們的最大眼界:我當兵就是為了吃糧拿餉和欺負老百姓的,別給我整那些沒用的。打仗?萬一我命沒了,找誰說理去?你把命賠給我嗎?
對於這些在最底層作威作福的兵油子來說,什麼忠君愛國,不過就是嘴上說說的口號而已,他們才不信呢。
不過,據說當時守河的將領們還多少有一些骨氣,拚了命地想要攔住這些潰兵。可是軍隊裏整體的風氣已然如此,隻靠幾個人的蠻力又怎麼可能攔得住呢?
所以,這場大逃亡的奇觀就這麼理所當然地上演了。
金兵在弄明白怎麼回事之後,徹底打消了撤兵的念頭,開始信心滿滿地四處找船隻渡河。可歎的是,這夥金兵到頭來也隻找到十幾條小船,六萬人馬渡了五天五夜才到達黃河南岸。試想,如果此時南岸有一兩千個能射箭的士兵,估計金兵一人一馬也渡不過來。
就是這種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居然讓金軍毫無壓力地完成了!
難怪金軍統帥渡河之後長歎一聲:“南朝無人矣!”
南朝有人,可惜,讓宋徽宗縱容糟蹋了十幾年,那所謂的國家機器完全就是個千瘡百孔的空架子了,已經很難再把人凝聚起來了。
而更為驚訝的是宋徽宗,這個文藝青年根本沒想到金朝會發兵打過來。
我們不是剛剛打了場勝仗,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嗎?我為此寫的慶功詩詞,掛在牆上墨跡都還沒幹呢,你們怎麼突然就報告說,金國人要竄到開封城下了?
沒人願意解答他的疑問,而且當前最緊要的事也不是搞清楚這個是非曲直,因為金兵馬上就要來攻城了。
宋徽宗本質上就是一介文人,讓他舞文弄墨那是行家風範,但是麵對指揮打仗這種毫無經驗的事情,他一下子就變得不淡定了。
怎麼辦?
他很無助地去谘詢最信任的“六賊”,這六個人給他的答案非常一致:跑!
尤其是剛剛從太原城逃回來的童大太監,為了掩蓋他臨陣脫逃的罪責,少不了又得編一些謊話來嚇唬宋徽宗,目的就是要讓他感覺到,金兵的確不可戰勝,現在除了跑,別無出路!
那麼,往哪裏跑呢?
這次的宋徽宗就沒了當年宋真宗去江南還是西蜀的糾結,因為這“六賊”的老巢都在江南,所以根本不需要做選擇。
宋徽宗剛要啟程,突然被一個人從後麵扯住了袖子。
這個人叫李綱,他是一個堅決要守土備戰的大臣。
就像太原城的武將勸阻童貫不要跑一樣,他也苦勸宋徽宗不要離開開封。道理很簡單,宋徽宗這麼一跑,開封城裏群龍無首,可能城防就要崩潰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那意思就是說,童貫跑得,你跑不得。
那是太原,這是開封!他是太監,你是皇帝!
可是此時的宋徽宗根本就不願意考慮這些讓人傷腦筋的事情,很可能他在心理上仍然把自己當成一個王爺,而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應該為大宋子民擔起責任來的最高指揮官。所以,他完全和童大太監一樣,在麵對國家危亡的時刻,一心隻想著保全自己,而沒有表現出一丁點兒的擔當意識。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抵如此。
在這一點上,宋徽宗連同樣是亡國之君的大明崇禎帝的一個腳指頭都比不上!
李綱眼瞅著勸不動眼前這個軟骨頭,就幹脆退而求其次。
皇上您說想搞一次“南巡”沒問題,但是為了能讓您“南巡”得更安心一些,是不是得給開封城裏留個主心骨啊?
這意思就是說,您不願意擔責任沒關係,您走您的,可皇帝的位置您得留下來,要不然滿城軍民聽誰的呢?
再說了,開封城撐得越久,您的“南巡”就能越安心,不是嗎?
這最後一句話終於說動了宋徽宗。
好吧,你說得也有理,那我就傳位給兒子,以後就讓他帶著你們守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