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無可奈何的亡國之運(3 / 3)

還有,你們一定要努力多撐一段時間,現在是冬天,船走得慢,至少要撐到我安然渡過長江,才許你們棄守開封。

可能在他的潛意識裏,一直固執地認為開封的失守隻是早晚的事,而兒子宋欽宗隻不過是個墊背的,很快權力還會再回到他自己手裏。

但是,這種僥幸最終沒能實現。

後來在宋欽宗的主持下,第一次開封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雖然過程上多少有一些屈辱的意味,但總歸是解了圍,這就奠定了宋欽宗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他的皇帝身份也就不可能再被宋徽宗奪回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宋徽宗也不得不灰溜溜地從江南再跑回來,而這一回來,他就喪失了所有的東西,不僅包括那“六賊”,也包括兒子對他的信任。在此之後的宋徽宗,就完全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老父親,在被金兵劫掠北上之前,再也跑不出開封城半步了。

這些都是後話了。

宋欽宗即位之後,改年號為靖康。

靖康的意思就是安康和安樂,其中包含了這位年輕的皇帝對國家未來的憧憬和期待,很可惜,這些都沒有變成事實。

宋欽宗就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關於這個皇帝,曆史上比較統一的意見就是“命不好”。

他的一生隻當了一年多的皇帝,卻直接麵對了兩次首都保衛戰,然後被當作奴隸囚禁在敵國三十多年,最後慘死在冰天雪地的黑龍江。

在他即位初期,宋徽宗已經“南巡”多日,金兵前鋒已經兵臨城下。而開封城內兵員不足、軍備廢弛,府庫金帛被宋徽宗卷走大半,朝堂之上不知該戰該和,民間一片恐慌情緒,很多人舉家外逃,市場上糧食緊俏、物價飛漲。

就是這麼一副爛攤子,擺在了從未處理過複雜問題的年輕宋欽宗麵前。

而這時候他的表現還算是可圈可點,至少比他老爸強了許多。總體來看,他主要是先後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大張旗鼓地起用一批主戰大臣,其中就包括勸宋徽宗退位的李綱。

這一招直接就安撫了軍心民心。因為大家突然發現好像朝廷開始拿主意了,而且是很明確的主意,不像之前那樣隻聽說皇帝要跑,其他什麼信息都沒有,什麼希望都看不到。

這件事看起來很小,可是昭示的意義重大。在麵對強大敵人的時候,最可怕的往往是發生在內部的混亂。內部的思想統一了,很多事情就能順理成章地推行下去。

第二,整軍備戰,組織民兵上城牆防守。

當時的開封城已經經過了從後周以來一百多年的整修和擴建,最終形成的框架非常之大,從裏到外共有三層城牆,最外層的周長達到五十多裏。

這麼長的城牆,要是想實現有效防守,守衛的軍士不能少於二十萬。眼下所謂的城內守軍隻是十萬老弱病殘,根本防不過來。但是這沒關係,人民的積極性隻要調動起來了,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據說宋欽宗一聲令下,馬上就有超過三十萬的開封民眾響應號召保家衛國,一下子就解決了兵源的問題。

第三,急招大宋朝最精銳的“西軍”入京勤王。

當時朝廷的中央禁軍基本上是爛透了,這一點就算宋欽宗不知道,李綱他們也多少會有些了解。所以,指望這些人守個城都屬於高看一眼,退敵就完全不能指望他們了。那麼,縱觀此時的大宋朝,還有哪支軍隊是可用的呢?

說起來還真有一支,就是用來防備西夏的那幾十萬邊軍,因為駐紮在陝西邊境,也被稱為“西軍”。他們整天跟西夏人打仗,戰鬥力可算是宋軍裏麵最高的。如果能從這支軍隊中抽出十幾萬人順利入衛開封,不僅可以不用擔心金軍攻城,說不定還能組織一場絕地反擊呢。

畢竟說起來,雖然金兵來勢洶洶,但真正趕到開封城下的卻隻有河北這麼一路,總數也才六萬多人,完全勝在行動出其不意和朝廷反應得過於遲延。這麼一支孤軍深入敵國腹地,本身就是兵家大忌,如果朝廷能夠善加調度,在開封城下把他們死死拖上幾個月,等到各路勤王軍隊彙集開封,幾十萬宋軍強勢合圍,那就真的可以包個大餃子了。

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宋欽宗卻主動地派人出城,去找金兵議和。

這是宋欽宗在使什麼重大計謀嗎?

可惜還真不是,小夥子是真的想要議和。

難道他腦子出問題了嗎?

大家別著急,其實宋欽宗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這就牽扯到一個怎麼去理解他人的問題了。

一般來說,要理解一個曆史人物的所作所為,必須緊緊結合他所處的曆史背景和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我們坐在一千年之後的帶著暖氣的房間裏,端著咖啡去揣度一千多年前的宋金形勢,會很輕易地作出宋朝形勢一片大好的結論。但是,如果我們換到宋欽宗的角度,嚐試用他的視角和邏輯去思考同樣一個問題,恐怕觀察的側重點和最終的結論都會不太一樣。

第一,他從小在開封城裏長大,對金兵的實力不可能有太客觀的認識,隻能從別人的談論當中獲取一些二手信息。而當時,整個朝堂的狀態都是“談金色變”,這會讓小夥子無端生發出一種不知金人底細的恐慌感。

第二,他畢竟剛剛即位,還沒有任何的根基,所以穩定是第一要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冒太大的風險。哪怕是暫時多讓渡一些利益,多賠一點本錢,他也能咬牙答應,隻求趕緊把眼前的金兵哄回去,他才有機會去鞏固自己的根基。

第三,你們以為,他真的就那麼盼望各地的勤王軍隊?

還記得東漢末年的董卓嗎?他當時打的也是勤王旗號,但他入衛長安城之後,又是怎麼幹的?

況且大宋自立國以來一直不信任武將,總是擔心有一天哪支軍隊會突然地衝進首都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算這是一支奉命前來救駕的“西軍”,等它及時地趕到了開封城下,你猜,宋欽宗會不會真的讓他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