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上,武帝在位時的征伐活動主要有三次,其一是元封三年(前108)命從票侯趙破奴、漢使王恢率屬國騎兵及郡兵數萬攻姑師(即車師)、樓蘭(即鄯善)。姑師與樓蘭為西出陽關、玉門關進入西域的兩個必經之地,由於兩國臣服匈奴,經常阻擋劫掠漢使西行,又給匈奴通風報信。為了打開局麵,元封三年,武帝派趙破奴、王恢攻破姑師,俘虜樓蘭王,於是“漢列亭障至玉門”。
其二是李廣利伐大宛。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砸離軍艦費爾幹納盆地的大宛以出“善馬”著名,這種善馬就是古今聞名的汗血馬。張騫及往來西域的漢使均言大宛出善馬,在貳師城,漢武帝一心想得到大宛善馬,於是派壯士車令等攜千金及金馬遠赴貳師城求取善馬。但是,大宛自恃兩國相距遙遠,使者西行死者過半而大軍難以到達,拒不給汗血馬,反而殺漢使、劫財物。武雜於太初元年(前104)任李廣利為威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越蔥嶺攻大宛,這次摘因麵乏食行至鬱城而罷。三年後,武帝又命李廣利從敦煌出發再次伐大宛,這次行動是由騎兵及“惡少年”組成的軍隊6萬人,戰馬3萬匹,牛10萬頭,驢、路輪萬頭以運輸糧草武器。後又“發戍甲卒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備給蘭’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如此規模,致“天下麵”。西域小國大都“莫不迎,出食給軍”。攻下輪台後一路平安至大宛,主力攻大宛之都赤穀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伊什提克),決其水源,圍城40日破外城,大宛王毋寡被部下所殺,相約“漢無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貳師將軍遂應約,立對漢友好的昧蔡為大宛王,並“與盟而罷兵”。與此同時,又分兵由上官桀攻鬱成,破城並追鬱成王至康居,捉而殺之。漢軍取汗血馬3000餘匹凱旋而歸。此次規模空前的征伐影響巨大,不僅使大宛臣服並獲得汗血寶馬,而且,使漢王朝聲威達於西域,“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弟子從入貢獻,見天子,因為質也”,由此,長久以來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和勢力大大下降。
其三是再次伐樓蘭與車師。天漢二年(前99),武帝以匈奴降者介和王開陵侯,率樓蘭國兵伐車師,匈奴派右賢王率兵數萬相救,漢軍不利而還。兩年後,武帝又命重合侯馬通率4萬騎兵攻匈奴,又令開陵侯率樓蘭、尉犁、危須等六國兵分頭圍攻車師,“車師王降服,臣屬漢”。征和元年(前92),樓蘭王死,國人欲立質子在漢者為王,漢未允而立新王,複又質子於漢,亦質子於匈奴。不久新王死,匈奴先得消息而立其質子安歸為王。樓蘭地當入西域之要衝,樓蘭王安歸受匈奴控製,“數遮殺漢使”。樓蘭王安歸之弟尉屠耆降漢具言其詳。於是,大將軍霍光於元鳳四年(前77)令傅介子帶勇士以賞賜西域各國為名,至樓蘭刺殺樓蘭王安歸,立其弟尉屠耆為王,改其國名為鄯善,鄯善歸漢。
武帝時期在西域的三次征伐活動,不僅均取得勝利,進一步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而且,漢王朝之富足強大與文教昌明亦為西域各國所認知,故長期受匈奴控製而積澱形成的畏懼依賴心理隨之消除。於是,“外國使更來更去”,漢與西域之聯係終於建立起來。其時,武帝在西北整個戰場對匈奴的反擊亦均告成功,匈奴勢力由此盛極而衰,史稱“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宣帝在位時期是西漢經營西域的收獲期,匈奴勢力最後退出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立標誌著西漢對西域有效管轄的確立。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四次軍事行動而完成的。第一次是漢與烏孫聯合反擊匈奴。武帝時曾先後將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建立了通婚關係。昭帝時,匈奴發騎兵駐車師種田,與車師“共侵烏孫”,欲隔絕烏孫與漢聯係,解憂公主上書求救。宣帝即位後,烏孫王與公主遣使上書願發5萬兵與漢軍聯合擊匈奴,本始二年(前72),宣帝發騎兵15萬,由五將軍分道並出,烏孫亦發兵5萬兵,漢校尉常惠使持節護送烏孫兵東進,與漢軍形成夾擊之勢,烏孫兵大獲全勝,攻至匈奴右穀蠡王庭,獲單於父、嫂、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長、騎將以下4萬級,馬、牛、驢、駱舵5萬頭,羊60餘萬頭。“於是遂匈奴衰耗”⑴。
第二次是伐車師。車師地居河西絲路北道之咽喉,車師國自趙破奴征伐後,對漢時服時叛。昭帝時匈奴派4000騎兵開田種糧,宣帝即位第二年(前72),任禦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雲中太守田順為武牙將軍,度遼將軍範明友,前將軍韓增“五將將兵擊匈奴”,匈奴逃遁,車師歸漢。不久,烏貴為車師王“與匈奴結婚姻,教匈奴遮漢道通烏孫”。地節二年(前68)秋,宣帝派遣侍郎鄭吉、校尉司馬熹率城郭諸國並萬人及屯田兵1500人伐車師,破其都交河城。第二年再攻石城’車師王逃往匈奴求救未果而還,欲與漢修好,主動攻破小蒲類、金附兩個附屬匈奴的小國,以取信於漢。此後,漢與匈奴數相爭奪車師屯田。後宣帝又命長羅侯常惠率張掖、酒泉騎兵至車師以北千餘裏,娜逃離,車師複歸西漢。
第三次是攻龜茲。李廣利伐大宛時,扡彌國太子賴丹入漢為質子,被任命為校尉赴輪台屯田,不久被龜茲所殺。至宣帝時,長羅侯常惠出使烏孫而還,他親率吏士500人,發龜茲以西諸國兵2萬人,龜茲以東諸國兵2萬人,烏孫兵7000人,三麵合擊討伐龜茲,龜茲王將出謀殺死賴丹的部下交常惠處死。其時,烏孫王妻解憂公主的女兒從長安學鼓琴歸來路過龜茲,龜茲王遂與之聯姻。後經漢室認可為外孫,並於元康元年(前65)夫妻雙雙入長安朝賀,被授予印綬,賞賜甚厚。龜茲王由此亦學習漢製禮儀並推行之。
第四次是擊莎車。宣帝時,烏孫王妻解憂公主次子萬年,深受莎車王喜歡,莎車王無嗣而死,其時萬年在漢,莎車國人欲交好漢與烏孫,上書請萬年為王,得到漢室同意,遂遣使送萬年就任莎車王。元康元年(前65),萬年被老莎車王弟呼屠徵殺害,並殺漢使,自立為王,聯合周邊國家叛漢,欲與匈奴相勾連。於是,護送大宛諸國使者歸國的衛侯馮奉世即召集諸國15000兵馬擊殺呼屠徵,另立新主,莎車歸漢;“諸國悉平,威震西域”經過武帝伐匈奴,通西域和宣帝擴大、鞏固開拓成果,匈奴勢力基本退出了西域地區。複經宣帝對匈奴勢力的清除和對西域的進一步拓展,西域已完全在西漢政府的統轄之下,史稱“宣、元後,單於稱藩臣,西域服從”。絲綢之路由此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