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對絲路的拓展(3 / 3)

其次,貿易的層次和內容進一步豐富。當時的貿易,既有帝國內與諸汗國間的貿易,也有帝國與統治範圍之外各國的貿易。前者如與俄羅斯諸公國、馬紮爾、伊爾汗國的貿易;後者如與印度次大陸、非洲、小亞細亞半島、意大利半島之間的經濟往來。諸汗國如欽察、伊爾、察合台以及帖木兒與蒙元之間保持著朝貢關係,這種關係既是帝國與諸汗國名義上在政治上依附關係和經濟上歲賜關係的體現,也是他們擴大對周邊影響的一種重要手段。約翰?柯拉在《大可汗國記》中,對欽察、伊爾、察合台汗國對元朝的臣屬關係有明確的記載:“阿力麻裏之皇帝,包賽(伊爾汗國)皇帝,月祖伯(欽察汗國)皇帝,亦皆臣屬於大可汗。三帝每年貢獻大可汗生虎、豹、胳蛇、鷲及大宗的珠寶。蓋三帝皆承認大可汗為其君長也。”元朝作為回賜,往往除了鈔幣之外,還賜予絲綢、花緞、金銀器物以及羊、馬等。這種貢賜貿易是雙方很重要的一種貿易形式。中西之間與帝國以外地區的貿易以商隊貿易為主,歐洲與中國的貿易主要控製在意大利威尼斯、熱那亞人為主的可薩人手中,克裏木半島是這一貿易的中介點。中國與中亞、西亞的貿易則由穆斯林商人所壟斷。欽察汗國商隊將東方商品運至其都薩萊城,或販運至布裏阿爾、諾夫哥羅德與西北歐等地。東西間貿易的物品中國以絲綢、納失失金錦、瓷器、大黃、茶葉、麝香、糧食為主,進口商品主要是金銀、珠玉、藥物及紡織品為主。“蓋凡外國商販來其處貿易者,輒留所帶金銀寶石於其國,而攜歸其地所產調料香料、絲、綢、緞、金衣等物。諸物出售至多”。蔣致傑根據一些西方遊記的記載指出:“當時在漫長的東西方陸路商道上從事商隊販運貿易的,計有歐洲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波蘭、奧地利、捷克、俄國、意大利威尼斯、熱那亞以及早期北歐漢薩同盟等地商人,有由西域蒙古諸汗國及其後裔統治的西亞、中亞地區的商人以及中國色目商人等。歐洲和中、西亞商人一般都攜帶大量金銀、珠寶、藥物、奇禽異獸、香料、竹布等商品來中國或在沿途出售,他們所購買的主要是中國的緞匹、繡彩、金錦、絲調、茶葉、瓷器、藥材等商品。”不難看出,蒙元時期的中西貿易在層次和內容上都有新的拓展。

第三,回族商人促進了中西商業活動與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中亞地居歐亞腹地,又處絲綢之路要道,曆來是多民族融合與中西文化擴散的核心地帶。唐宋以來,隨著絲路沿線各民族間長期的雜居交錯與交往交戰,還有阿拉伯、波斯商人東行經商與居留,在複雜的融合過程中,出現了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群體。他們繼承了波斯、阿拉伯人善於經商的傳統,在元明以來的中西經貿和文化往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出現和經商活動,一方麵促進了東西之間的商貿活動的發展;另一方麵,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也促進了彼此文化、藝術、宗教和科學技術的融合交流。而最典型者莫過於伊斯蘭教及其文化的東傳。伊斯蘭教早在其創立不久,即隨阿拉伯商人而傳入中國,但是,其宗教與文化的廣泛傳播與影響則自元代始。蒙元帝國對回族商人的優待政策不僅推動了其貿易經商優勢的發揮,而且伊斯蘭教及其文化的傳播也隨商業的繁榮而波及中國各地和蒙古地區。加之元朝俘獲征發大量西域工匠、軍士進人中原長期居留生活,並與當地漢族通婚,加速了其民族形成的進程。可以說,絲綢之路為各民族的融合與新民族的形成發揮了紐帶作用,而他們又促進了絲路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繁盛。後來在絲路沿線形成的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撒拉族、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諸伊斯蘭民族,其曆史形成與發展,無疑與絲綢之路貿易及回族商人的往來經商密切相關。

第四,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盛況空前。蒙元帝國空前廣大的統治區域以及驛道體係的建立,為東西之間的人員往來提供了便利,所以,雙方的人員往來與交流較之前代更為深廣。如貴由繼承大汗位時,歐洲前來祝賀的不僅有羅馬教皇、俄羅斯使者’還有巴格達哈裏發、小亞細亞羅姆蘇丹等。而前來訪問的就有小亞美尼亞王海敦及其胞弟仙柏德,卓支亞國(今格魯吉亞)兩大展王,俄羅斯大公雅羅斯拉夫等。意大利、法蘭西、福雷諾(今法國西北)也有人以大使之名前來和林者。至於不知名的商人、教士以及長期居留和林的不在少數,尤以法國、日耳曼、匈牙利、俄羅斯僑居者為多。由中國前往西方的人員著名的先後有耶律楚材、丘處機、常德、拉本·掃馬(巴梭馬)、馬兒可等幾位。其中,耶律楚材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征,經阿爾泰山、阿力麻裏、楚河至河中地區,最遠到達呼羅珊地區,並協助大汗在塔拉斯、撒馬爾罕等地管理城市等,東歸後著有《西遊錄》一書。同年,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邀,從山東北上和林,再經草原絲路至沙漠絲路至巴爾赫與成吉思汗相見,並多次往返於撒馬爾罕與巴爾赫之間,前後遊曆數十國,其弟子李誌常據其行蹤著有《長春真人西行記》。1259年,常德奉蒙哥大汗之命,前往波斯覲見伊爾汗旭烈兀,沿途經河中至馬蘭(馬雷),沿“伊朗北道”西行至報達(巴格達)、塔伯利資城(大不裏士城)。四年後返回,監察禦史劉鬱據其所述撰《常德西使記》。拉本?掃馬、馬兒可二人係維吾爾族人,又是中國基督教聶思托利派(景教)修士。1275年,經二人懇請忽必烈同意,前往耶路撒冷參訪基督教聖地,他們經河西走廊、中亞至阿塞拜疆,1280年在大不裏士得到虔信基督教的伊爾汗國旭烈兀之妃脫古思可敦的大力支持,任命馬兒可為“中國教區主教”,次年升為“東方大主教”;拉本?掃馬被任命為“總視察”。後兩人南下到其所傳教的大本營巴格達,至1317年,馬兒可在巴格達執掌景教達36年而卒。1287年,拉本?掃馬受伊爾汗派遣,作為其景教大使出訪歐洲。他自巴格達經小亞細亞、黑海至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拜見拜占庭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再南下經地中海至意大利那不勒斯登陸前往羅馬,受到紅衣大主教哲羅姆的接見。接著,北上到巴黎,受到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接見,又前往法國南部加斯科尼地區在英王行宮受到愛德華一世的接見。第二年拉本?掃馬返回羅馬,覲見新即位的教皇尼古拉四世(原紅衣大主教哲羅姆)。然後,他帶著教皇、法王的信劄和禮品返回伊爾汗國複命。拉本?掃馬的這次外交活動是元代沿絲綢之路出使最遠的中國人,也是曆史上第一個出訪西歐的使者。這對中國進一步了解歐洲情況和加強與基督教文化的聯係,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