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築“隻屬於自己”的幸福論(1 / 1)

如何構築“隻屬於自己”的幸福論

構築自己的幸福論的重要之處在於如何把握社會,從而把握自己的人生。

所謂“把握人生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實現幸福的人生,我們應該以什麼為中心並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自己給幸福下定義,從現在自身所處的地方、前進的方向,到想要實現怎樣的成就,這一切都必須由自己來決定。

沒有人會幫助我們。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成熟社會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彼此分散的個體,因此地區社會的影響力也會慢慢下降。

日本本來存在地緣社會,但被工業化破壞了。而作為其替代品出現的就是企業社會。但是在成熟社會中,就連企業社會都被美國傳來的全球化概念所分割了。

實際上,以歐洲為中心的進入成熟社會的老一輩國家在全國性地發動宗教力量,把分散的個人再度聯係在一起。他們不像日本那樣由企業來履行此職責,而是借助宗教,用名為教會的“網絡”把人與人聯係在一起。

比較麻煩的是,日本因為太平洋戰爭的影響,不能像歐洲國家一樣以舉國之力發動宗教力量。

由於宗教體係的不完善,年輕人大多飄無定所。那麼,究竟是什麼代替了宗教將他們牢牢拴住呢?

它就是日本年輕人極為喜愛的手機郵件。郵件文化突然如此盛行,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代替了宗教讓年輕人產生人與人聯係在一起的感覺。

在宗教發揮作用的社會,是由宗教創造故事,告訴我們何謂幸福。但是像日本這樣宗教功能不完善的國家,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宗教或是其替代品——幸福論。但是,手機郵件隻能給予我們暫時的聯係,無法成為幸福論的替代品。

對於能舍棄自我皈依佛門的人來說,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但普通人如果不讀書,靠自己構築世界觀,是無法構築起幸福論的。

為了抵抗追求共同幻想的“千篇一律”的習慣,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處於時代轉折點(現在)的我們可能會產生仿佛正在回到“千篇一律”時代的錯覺,我把它稱為“時代的逆流”,但現今我們正往成熟社會發展是無法改變的。

到那時,所有人都不得不做出選擇吧。決定自己究竟要持著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往哪個方向前進。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決定自己要以什麼為中心生活下去。

此時,我認為,在不讀書的情況是無法做出決斷的。

話雖如此,但並不是說,隻要讀了書馬上就能有自己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