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真相(1 / 2)

在其他共和國有上進心的建築企業眼中,中建三局一處在共和國民用建築領域所創下的第一堪稱是“罄竹難書”,一點活路都沒給友商留。

一處是目前共和國民用建築領域第一家設有可隨項目遷移的移動式砼攪拌站,所有項目可全程不在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作業的施工企業。

共和國預拌砼的首次應用及早,起源於剛剛建國的五十年代三年經濟恢複時期,不過那年頭的共和國剛剛建國可以說是文盲遍地走,熟練讀寫三千漢字就可以扣上工程師的帽子,第一批進口泵車也不像後世那般技術成熟比較抗造。

第一批泵車下到一線之後,在一線作業中常常出現沙石配比不當,施工時間不準時,『操』作人員違反條例等多種因素導致設備故障或是混凝土成品失效,結果這批設備在一線使用人員中的口碑極低。

一線人員寧可使用鐵鍬篩網搞人力攪拌,也不願意因為使用機器而去執行那些嚴密的現場流程,最終這批泵車被擱置直至保養不當徹底報廢。

再後來共和國進入了人多力量大的爆種模式,泵車這種嬌氣嬌貴不抗造的洋玩意和當時的社會氛圍格格不入,徹底被丟進了曆史的垃圾堆。

直到改開後寶鋼項目上馬,人多力量大在堪稱小三峽項目的高強度建設中終於遇到了上限,為了搶嚴重落後的工程進度,項目組咬牙從東洋石川島播磨重工引進了兩台泵車,算是重新啟動了共和國建築領域的工程機械化。

當然,泵車能重現天日,最重要的還是共和國現代教育初見成效,七十年代的建築從業者雖然見識沒有國外同行廣,但終究是生在紅旗下的新一代,而不是來自一個大字不識僅比奴隸社會強那麼一丟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九十年代,全自動預混砼攪拌站,罐式混凝土運輸車,泵車這個先進建築鏈條在共和國建築領域的應用,大部分服務於共和國水電、火電建設,少部分服務於類似鋼鐵化纖石油鐵路之類的大型國家項目,極少部分服務於城市地標高層建築。

技術難度不算特別高的集中式全自動大型混凝土攪拌站還好說,可在共和國進行白菜化之前,這年頭進口的混凝土泵車幾乎貴到天上去了,中建三局兩台聯邦德國進口的62米奔馳泵車,到共和國的落地價1300萬人民幣。

若非梁遠這種土豪支持,民用建築占一半的中建三局寧可上二百個力工也不會去琢磨買個泵車嚐嚐鮮。

類似中建三局一處這種把全新混凝土施工鏈條全麵引入到所有建築工程領域的,絕對是第一家,其中移動式預混砼攪拌站更是首創放在全球都是一流的現場施工技術。

包括海外,施工單位全國甚至跨國走,遇到的各地沙石特『性』肯定不一,各廠混凝土的參數也是不一樣的,想做全自動移動式預混砼攪拌站,控製攪拌站的微機要麼具備極強的編譯能力,可以配合生產數據現場編程,要麼擁有強大的各地沙石混凝土數據庫,生產時直接調用,最次的就是『摸』清一地的沙石和水泥情況之後,將攪拌站永固化,建好就不動了。

梁遠對港基集電提出的讓芯片走進生活,絕對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有了港基集電的支持,中建三局正在克服無數困難,采用雙管齊下的方式,一邊采用plc的方式開發移動式預混砼的主控電腦應付當下,一邊積累完善全國各地的沙石與混凝土品牌參數的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