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提問之道(1 / 3)

兩千多年前,屈原寫下《天問》,一口氣問了170多個問題,沒有一句回答。“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他從天地萬象,問到存亡興廢,從吉凶善惡,問到神仙鬼怪。其思想之開闊,文辭之奇美,酣暢淋漓,令人擊節。

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個人因為愛提問而送了命,罪名是“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他的名字叫蘇格拉底。他做了什麼呢?無非是用連續提問的方式啟發人們反思自己的知識和觀念是否可靠。“蘇格拉底式”的提問一般有四層:“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所以呢?”“還有別的可能嗎?”比如他問學生:“欺騙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答:“是惡行。”蘇格拉底問:“那麼如果欺騙前來進攻的敵人,算是惡行嗎?”年輕人答道:“是善行。對朋友行騙才是惡行。”蘇格拉底追問:“在戰爭中,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們說援兵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援兵,請問這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無語。蘇格拉底不過是想證明,我們自以為是的觀念往往經不起推敲,而真正的智慧,是“自知其無知”。但他的提問方式讓不少人覺得難堪、惱怒、羞憤,竟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承認無知,挑戰已知,正是科學興起的原因。這種思維方式,給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極大動力和野心。

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的郊區有一個叫羅卡角的地方,那裏是歐亞大陸的最西端。詩人卡蒙斯的詩句,被鐫刻在懸崖之上的石碑:“陸止於此,海始於斯。”大海有涯嗎?如果有,大海的那邊是什麼?海浪拍打著崖壁,發出深沉的嘶吼,告誡每一個向未知出發的人,也誘惑著每一個冒險的靈魂。1492年,那個叫哥倫布的意大利人,帶著對黃金和香料的渴望,以及“地球是圓的”的信念,離開歐洲大陸,率船隊一路向西行駛,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19年,一個叫麥哲倫的葡萄牙人說:“教會說地球是平的,但我知道地球是圓的,因為我在月亮上看到了地球的影子。我對影子比對教會更有信心。”他毅然離開大陸的懷抱,投身於海洋,開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當他們揚起風帆,把大陸遠遠拋在身後的時候,心中沒有恐懼嗎?海洋的盡頭會不會出現斷崖深淵,就如人們所預言的那樣?他們會預料到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命喪他鄉嗎?

科學的昌明起源於一個又一個好奇和提問:“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會出現什麼改變?”“還有什麼可能?”“那個沒有被問出來的問題是什麼?”提問—假設—證明—新知,人類的認知圖譜不斷擴充著。真理是成功的假設。地理大發現,生物進化論,蒸汽機的鳴響,飛行器的誕生,人們潛入海底,遨遊太空……還有那些始終困擾我們的問題:宇宙的起源,意識的產生,生命的密碼……人類對世界的探究從微觀世界到浩瀚宇宙,問起來就沒完沒了。不是說宇宙是無限的嗎?而宇宙又在膨脹著,那麼它的外麵又是什麼呢?所知越多,問題就越多。這就像一個圓圈,直徑越大,接觸的未知領域就越大。

兩千多年前,屈原寫下《天問》,一口氣問了170多個問題,沒有一句回答。“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他從天地萬象,問到存亡興廢,從吉凶善惡,問到神仙鬼怪。其思想之開闊,文辭之奇美,酣暢淋漓,令人擊節。

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個人因為愛提問而送了命,罪名是“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他的名字叫蘇格拉底。他做了什麼呢?無非是用連續提問的方式啟發人們反思自己的知識和觀念是否可靠。“蘇格拉底式”的提問一般有四層:“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所以呢?”“還有別的可能嗎?”比如他問學生:“欺騙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答:“是惡行。”蘇格拉底問:“那麼如果欺騙前來進攻的敵人,算是惡行嗎?”年輕人答道:“是善行。對朋友行騙才是惡行。”蘇格拉底追問:“在戰爭中,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們說援兵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援兵,請問這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無語。蘇格拉底不過是想證明,我們自以為是的觀念往往經不起推敲,而真正的智慧,是“自知其無知”。但他的提問方式讓不少人覺得難堪、惱怒、羞憤,竟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承認無知,挑戰已知,正是科學興起的原因。這種思維方式,給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極大動力和野心。

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的郊區有一個叫羅卡角的地方,那裏是歐亞大陸的最西端。詩人卡蒙斯的詩句,被鐫刻在懸崖之上的石碑:“陸止於此,海始於斯。”大海有涯嗎?如果有,大海的那邊是什麼?海浪拍打著崖壁,發出深沉的嘶吼,告誡每一個向未知出發的人,也誘惑著每一個冒險的靈魂。1492年,那個叫哥倫布的意大利人,帶著對黃金和香料的渴望,以及“地球是圓的”的信念,離開歐洲大陸,率船隊一路向西行駛,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19年,一個叫麥哲倫的葡萄牙人說:“教會說地球是平的,但我知道地球是圓的,因為我在月亮上看到了地球的影子。我對影子比對教會更有信心。”他毅然離開大陸的懷抱,投身於海洋,開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當他們揚起風帆,把大陸遠遠拋在身後的時候,心中沒有恐懼嗎?海洋的盡頭會不會出現斷崖深淵,就如人們所預言的那樣?他們會預料到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命喪他鄉嗎?

科學的昌明起源於一個又一個好奇和提問:“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會出現什麼改變?”“還有什麼可能?”“那個沒有被問出來的問題是什麼?”提問—假設—證明—新知,人類的認知圖譜不斷擴充著。真理是成功的假設。地理大發現,生物進化論,蒸汽機的鳴響,飛行器的誕生,人們潛入海底,遨遊太空……還有那些始終困擾我們的問題:宇宙的起源,意識的產生,生命的密碼……人類對世界的探究從微觀世界到浩瀚宇宙,問起來就沒完沒了。不是說宇宙是無限的嗎?而宇宙又在膨脹著,那麼它的外麵又是什麼呢?所知越多,問題就越多。這就像一個圓圈,直徑越大,接觸的未知領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