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流及溝通專題 讓人頭痛的“代溝”(1 / 1)

兒童交流及溝通專題 讓人頭痛的“代溝”

潘某,女性,12歲,小學五年級學生,暑假過後不願讀書,稱自己頭痛,肚子不舒服,或者借口乏力等各種身體原因而不去學校,每天在家裏上網、看電視,生活沒有規律,父母帶其在醫院裏做遍了該做的各項檢查,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異常,醫生也說潘某身體沒什麼問題。但父母無論怎麼說,她也不肯去讀書,隻是稱自己想休息一下,過幾天會去的。可是半個月過去了,她還是每天上網、看電視,一點讀書的意願都沒有。而且不願聽父母講話,父母聲音大了,就會很委屈地哭泣。父母百般無奈,來尋求幫助。

問題16 “身體不舒服”怎麼辦?

在與潘某的多次交流過程中逐漸發現,潘某的身體不舒服很蹊蹺,但卻不是無中生有。隨著她的生理、心理的發育,她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成熟的個體,追求自主自由,而不再認為父母是權威,也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對父母的看法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開始覺得父母說話不算數,答應過的事情,一轉身就會忘得一幹二淨,卻找借口稱自己太忙,或者工作需要。久而久之,潘某也學會了公開批評父母的言行,與父母產生了隔閡。與其說她是身體不適不想去讀書,不如說是她對父母權威公開的挑釁。在經過幾次心理醫生的家庭治療後,患者的身體不適慢慢消失,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問題17 有了“代溝”怎麼辦?

父母首先應該了解,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然要經過這樣一個逆反和思辨的成長過程,當子女進入成年中期,各方麵真正成熟後,親子關係一般會得到改善,因為那時子女多能理解父母了。所以在孩子青少年時期,一旦發現兩代人有隔閡,父母一定要冷靜處理,盡量不要與子女發生正麵衝突,以免在心理情感上對雙方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