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專題 遺尿症
玲玲今年8歲,是寄宿學校二年級學生,夜間經常尿床,媽媽帶她進行心理谘詢。
玲玲父母在外地工作。玲玲身體健康,但性格膽小、任性。小時候由鄉下外婆照顧,由於沒有很好地訓練她大小便的習慣,所以老是尿床。上學後表現好,能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成績處於班內中上,現在就讀二年級,但仍然改不了尿床的習慣。幾乎每周都有一兩次尿床,要洗曬被褥,開始隻有家長和老師知道,後來有些同學也知道了。
為此,玲玲覺得很難為情,不願意再去學校。父母曾經帶她做過很多檢查,包括泌尿科檢查,但所有指標都正常。後來,醫生建議她的父母帶她到心理門診查一查。
問題18 什麼是遺尿症?
孩子年齡5周歲以上,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精神發育遲緩等情況後,如果不能夠自我控製排尿,每月至少有2次遺尿,時間長達3個月及以上,即可診斷為遺尿症。
遺尿症可以作為正常嬰兒尿失禁的異常延伸,也可在孩子學會控製小便之後才發生。一般來說,孩子5歲以前,偶爾夜間尿床,並不是患病的征兆,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記憶比較模糊,羞恥心還不強烈,所以,即便尿床,對他的心理健康也不會造成嚴重影響。但是,5歲以後的孩子,如果依舊比較頻繁地尿床,就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了。
如果通過檢查排除了糖尿病、尿崩症、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疾病、神經係統疾病、泌尿生殖係統畸形等器質性疾病,那麼就可以斷定孩子患上了遺尿症。
問題19 遺尿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5歲以後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記憶力了,如果依舊夜間尿床,並因此經常遭到家長的嗬斥,同學、老師的譏笑,定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它將直接導致兒童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恐懼集體生活,個別嚴重者甚至出現難以與他人溝通,偏執、具有暴力傾向等精神障礙。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遺尿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難以消除的影響。
問題20 孩子尿床,父母怎麼做?
1.不要責備兒童。尿床發生在兒童熟睡的時候,並不受意識控製。因此責備非但不能改善情況,反而會令情況惡化。
2.兒童睡覺前不要給他喝水。
3.鬧鍾定時,叫醒兒童上廁所小便。
4.若兒童晚上尿了床,第二天一早,切記在他上學前為他清潔床鋪和下體,換下內褲。否則,上課時若身上有尿味,會令孩子感到尷尬。應鼓勵較大的兒童(一般大於5歲)協助家長清理他自己的床鋪,以幫助其學習如何獨立處理這種情況。
問題21 孩子遺尿怎麼治療?
孩子遺尿,家長不要以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而是應當及時帶孩子求醫。醫生會替兒童做全麵體檢,進行尿液檢查,排除所有尿床的潛在原因。同時重視心理治療(可用代幣治療):為孩子設立一個日曆圖表。這圖表可放在孩子的房間,若他連續三晚沒有尿床便獎他一顆星,然後每兩個星期評估一次,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星就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定期評估一方麵可以觀察到孩子的進步,另一方麵亦可維持他進步的推動力。
在家中設立尿床警鍾:遺尿警鍾通常用於6歲或以上兒童身上。這種警鍾用在年紀較小的兒童身上未必有效,而且在黑暗中聽到警號,他們反而會感到害怕。
警鍾的感應器放置在一個吸濕墊內,然後將其放在兒童內褲尿道的位置(即排尿的出口位置),感應器或可放在膠墊內,而膠墊則放在兒童的床單下。當感應器感應到有尿液排出時,便會發出警號,喚醒兒童起床上廁所。若稍後時間兒童因習慣了警號而繼續睡覺,則可改用震動式的蜂鳴器。
據統計,約有80%的兒童使用以上裝置的兩個星期內便停止尿床。若兒童日後有複發的情況,可再次使用。
另外還有藥物治療。服用藥物可有效地停止尿床,但停服藥物後通常都會複發。有些藥物或會有副作用,服食過量更會有危險。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用藥物。
一般常用的口服藥是丙咪秦(Imipramine)。它的副作用包括口幹、視覺模糊、影響睡眠及血壓升高。Desmopressin噴劑或口服藥丸含有類似抗利尿激素的物質,會阻止腎髒製造尿液。Desmopressin很有效,但一旦停服必會複發。若服用此藥,切記服藥後的8小時內不能飲用任何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