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專題 抽動症
張琦,男,11歲,不停地眨眼睛,吸鼻子,喉嚨裏發出“咳咳”的聲音,而自己不能控製。據稱,2年前張琦在一次遊泳後開始眨眼睛,到醫院眼科開了點眼藥水,滴用後,仍有眨眼現象,而且半年後又相繼出現吸鼻子、做鬼臉等動作。往往是這一種症狀消失了,過一段時間又出現另一種症狀,此起彼伏。最近3個月,他的喉嚨發出“咳咳”聲,同時搖頭、聳肩,上課時也不能控製,自己也感到非常痛苦。
張琦從小身體健康,生長發育正常,學習成績優秀,但患病後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績下降,脾氣變得急躁。無家族病史。
體格和神經係統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抽血檢查抗“O”陰性,血沉在正常範圍,腦電圖正常。
問題31 張琦患的是什麼怪病?
張琦肯定不是故意在課堂上搗亂,而是患了一種無法控製自己肌肉抽動的疾病。醫生診斷為Tourette綜合征,又名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是抽動障礙的一種。
抽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自主、反複的、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的肌肉的抽動,也可表現為發出聲音的發聲抽動,一般在兒童青少年期起病。患兒僅僅在短時間內能控製自己不抽動,故自己感到非常痛苦。
按照病程長短和抽動的特征,可分為不超過1年病程的短暫抽動障礙、1年以上的慢性抽動及既有多個部位運動抽動又有發聲抽動的Tourette綜合征3種。
肌肉抽動的部位一般從臉部開始較多,表現為眨眼、抽鼻、點頭等,隨著疾病發展,逐步出現四肢、軀幹部位的運動抽動及發聲抽動,表現為甩臂、挺胸,發出清嗓子聲、咳嗽聲等。
有些抽動症的發生由局部的刺激引起,如案例中的張琦因為眼部的炎症開始,因此一些抽動症患兒開始時常被家長當作眼、鼻炎症或感冒。
問題32 抽動症是怎樣引起的?
抽動症因為常表現為身體的抽動,所以以前認為是與“羊角風”類似的神經係統疾病。
但目前的看法有所不同。
雖然,部分抽動症患兒與媽媽孕期或生產時發生過胎兒產傷、窒息有關,但一般神經係統檢查是沒有異常發現的,而且抽動發生時患兒也沒有神誌不清的表現。
一些患兒在其父母中也能詢問到抽動症病史,說明此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係。
一些抽動症的發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學習壓力過大,家庭中父母關係不和等,通常也可觀察到抽動症狀在緊張時可明顯增多。
還有少數抽動症是某些藥物引起的,例如治療多動症的呱甲酯等。
問題33 得了抽動症應該怎麼辦?
孩子得了抽動症應該去兒童心理門診就診,雖然從孩子的一些表現中不難想到患此病的可能,但診斷抽動症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出現抽動表現的疾病,如癲癇、小舞蹈病、肝豆狀核變性,這些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的神經係統疾病,必須由醫生經過體格檢查和物理的檢查才能明確,因此家長看到孩子有抽動表現時,千萬不可大意。
抽動症的治療因不同的病情和起病的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短暫抽動,可予以單純的心理治療,主要方法有生物反饋和放鬆治療、家庭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以減少患兒心理緊張,解決患兒的心理應激,幫助其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家長和老師要理解患兒的病情,正確對待患兒,既不歧視,也不因有病而放任,不要過分關注患兒的抽動症狀,如不要總是提醒患兒“你又在動了”。
對家長有抽動病史、孩子抽動出現的部位比較多的短暫抽動,以及已經是慢性或Tourane綜合征的患兒,除了心理治療,同時要使用藥物治療。目前主要的藥物有氟呱啶醇、泰比利、可樂定、利醅酮等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好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本症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服藥以控製症狀。
抽動症的療效與病情有關,如有產傷、窒息史、腦電圖異常的相比沒有器質因素的療效較差;有家族史的相比無家族史的差;病程長的相比病程短的差;有的抽動症還合並多動症、強迫症、情緒障礙,則會影響療效。
有些短暫抽動隻要經過心理調適,甚至不治療都能自行緩解。但有些人要到青少年期才部分好轉,也有持續至成人期的,個別甚至持續終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