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發育專題 感覺統合失調
小文,女,9周歲,在市區某小學讀書,剛升三年級,是個聰明、乖巧、懂事的女孩。她讀幼兒園時,家長隻是覺得她比其他同齡孩子容易摔跤,做事慢慢吞吞的。上了小學以後,老師經常反映小文上課愛開小差,喜歡做小動作,默寫時常出現漏筆畫、錯別字等現象。如果把一個字出示給小文看10秒鍾後拿開,小文憑記憶隻寫得出左邊部分,右邊部分怎麼也默寫不出來,小文的父母覺得異常,帶她到醫院求治。醫生診斷小文存在感覺統合失調。自此小文父母帶她到感統訓練中心堅持訓練,每周兩次從不間斷。一年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小文不僅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習慣也變好了,期末考試還得了全班第一名。
問題71 小文為什麼與別人不一樣?
小文這一係列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感覺統合方麵有輕微失調,這是由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引起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相應的心理行為訓練來治療。
問題72 感覺統合失調有哪些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轉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表現為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等。
3.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指、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等。
5.痛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或者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6.本體感失調: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7.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8.精細動作不良:不會係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盡管這樣的兒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於大腦的協調性差,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影響言語表達、影響人際交往,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生活、運動,也影響其人際關係,妨礙正常的成長發育。
問題73 如何預防兒童感覺統合失調?
孩子小時,在家中可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多和孩子親近,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不但增進親子關係,還可幫助孩子均衡地發展,減少問題的發生。
室內活動:
1.利用搖籃,或抱著孩子,輕輕搖晃。
2.經常讓孩子有趴著、抬起頭的機會。
3.多抱抱孩子、愛撫他的身體四肢。
4.利用換尿布或別的時候,幫孩子手腳做屈伸運動。
5.背孩子,練習平衡。
6.給孩子爬行、鑽洞等探索的機會,鍛煉孩子腰和手的力量。
7.和孩子玩撓癢的遊戲。
8.洗澡後用毛巾擦幹時多摩擦身體一會兒。